5年增長70倍 互聯網保險正進入“狂飚突進”時代
- 發布時間 2016.09.18
- 來源 界面
關鍵詞
悄無聲息的,一個互聯網金融市場的奇點正在出現。公司線性發展的規律將被扭曲,被失效。
這一次,狂風吹拂的,是互聯網保險這個市場。
回顧發達國家的保險發展史,往往會有一個規律,當人均GDP達到7000美元之后,保險業就會出現快速發展。而在2014年,我國人均GDP約為7485美元,表明中國的保險業將進入一個黃金發展時期。
與此同時,國務院明確指示:2020年,我國的保險深度要達到5%(保險深度=一國保費收入/國內生產總值。)目前我國的保險深度在3%左右,而歐美國家一般為10%左右,可以說增長潛力巨大。
在經濟環境和國家政策的共同影響下,近年來保險行業的確呈現出了快速發展的態勢。2015年,產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11.65%,人身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24.97%。總體而言,保險這個萬億級的市場,已經迎來了它的黃金發展時期。
5年增長70倍,互聯網保險正進入“狂飚突進”的時代
互聯網保險風口已至
保險業蓬勃發展,傳統保險公司卻無法高枕無憂,互聯網保險的進場讓他們時刻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雖說傳統保險業憑借多年的線下耕耘根基深厚,短時間內被“顛覆”的可能性極小,但是互聯網保險的發展勢頭不容小覷,它們正逐漸“斬下”一塊塊本屬于傳統保險公司的“肥肉”。
2015年全年,通過互聯網渠道銷售的保險收入高達2223億元,比2011年增長近69倍,互聯網保費在總保費收入中占比上升至9.2%,曲速資本發布的《2016互聯網保險行業研究報告》預測,2016年,互聯網保險保費規模將翻一番。
真正讓人感受到互聯網保險風口已至的是資本的瘋狂進場,市場迅猛發展的背后是資本的強大力量。包括BAT互聯網巨頭在內的眾多上市公司、私募股權基金集體熱捧互聯網保險行業,催生了一大批互聯網保險公司。有2B模式、為特定企業的提供保險服務的,如訂單保、悟空保、豆包網等;有做第三方保險平臺,提供中介、比價等服務的,如人人保險、慧擇網;有基于自身行業做垂直類保險的,比如攜程去哪的旅游險,車車車險、OK車險等。
真正讓人感受到互聯網保險風口已至的是資本的瘋狂進場,市場迅猛發展的背后是資本的強大力量。包括BAT互聯網巨頭在內的眾多上市公司、私募股權基金集體熱捧互聯網保險行業,催生了一大批互聯網保險公司。有2B模式、為特定企業的提供保險服務的,如訂單保、悟空保、豆包網等;有做第三方保險平臺,提供中介、比價等服務的,如人人保險、慧擇網;有基于自身行業做垂直類保險的,比如攜程去哪的旅游險,車車車險、OK車險等。
據野馬財經統計,在有明確融資意向的互聯網保險平臺中超過半數都得到了融資,2016年各類互聯網保險平臺所獲融資已超70億元。
資本瘋狂熱捧,是泡沫的堆疊還是確有前景?我們可以從互聯網保險行業的標桿——眾安保險的運營情況中找到答案。眾安保險成立于2013年,由“三駕馬車”馬云、馬化騰、馬明哲聯合組建,依托豪華的投資陣容和背后騰訊、阿里、平安的資源,不到兩年就實現盈利,成立僅17個月,估值就達到了500億,可以說眾安保險之于互聯網保險,就如同余額寶之于互聯網金融。
細看眾安保險近兩年的運營數據,截至2015年末,眾安保險賠付支出共計11.9億元,同比增加142%。總資產達到80.99億元,同比增長559%;凈利潤1.68億元,同比增長530%截至2016年3月31日,眾安保險累計服務用戶數達到3.91億元;保單數達到41.69億元。從眾安保險經營情況來看,互聯網保險行業的確前景可期。
殘酷競爭下,誰將脫穎而出?
雖說互聯網保險行業是個萬億級的市場,很難出現能將市場一口吞下的寡頭企業,但是隨著監管的趨緊和行業競爭的日趨白熱化,優勝劣汰、行業整合在所難免。面對激烈的競爭,到底誰能掌握競爭主動權?
保險市場互聯網銷售渠道對比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保險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在于渠道,互聯網也只是作為一個渠道的補充而存在,傳統保險公司的整個產品和服務流程都是基于傳統的線下分銷的模式設計的,基于這樣的模式,客戶的消費往往是高價、低頻的。
而在如今互聯網保險的時代,渠道已經不是核心競爭力,取而代之的是“場景”,誰擁有的“場景”,誰就掌握了用戶。互聯網保險公司已經創造出許多新型場景下的嵌入式的保險和類保險產品,比如發生在購物、支付、消費、旅行、交通等各類場景下的險種。眾安保險利用阿里巴巴的電商和支付場景推出了退貨運費險,攜程去哪兒針對旅游場景推出的旅游險,誰掌握了場景,誰就擁有的該場景下開發的高頻的垂直保險市場。所以說,未來一段時間互聯網保險的競爭將是“場景”的競爭。
2.從場景到服務
當場景構建完畢,同一場景內用戶將選擇誰?可以預見的是,在布局初期的場景紅利被消耗完之后,互聯網保險的競爭將回歸到產品和服務,誰的服務更完善,誰將能得到用戶的青睞。這里的服務不僅僅指產品、或者售后等某一個環節,而是指患前、售前、購買、售后、患后的整個服務流程,以及與客戶體驗相關的產品研發、風控、管理等整個環節。
從目前的趨勢來看,服務的提升主要有兩個途徑。第一是基于對所處行業的深刻理解,提供具有競爭力的獨特產品;第二是基于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對用戶進行分析,為用戶提供更為精準和個性化的服務。可以說,在“場景”之后,互聯網保險的競爭將是基于用戶體驗的服務創新能力的競爭。保險公司賣的將不是保險產品,而是一種“服務模式”。
3.“互聯網保險”的概念還會存在么?
從“渠道”到“場景”再到“服務”,互聯保險的競爭還會走向哪里?隨著行業的深入發展,傳統保險不斷觸網,互聯網保險和傳統保險的邊界一定會逐漸地模糊。所有的保險公司,都將是“互聯網保險”公司,而“互聯網保險”這個概念也許會漸漸失去意義。那時候是技術至上,還是跨界整合能力為先?未來的互聯網保險留給我們無限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