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4個月結構優化明顯 保險業加快轉向高質量發展
- 發布時間 2018.06.21
- 來源
關鍵詞
編者按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少數保險公司發展較為粗放,片面追求市場份額、發展規模和增長速度,雖然數字靚麗,但發展質量較低。這些問題的“牛鼻子”不在需求側,而是在供給側,“供需錯位”成為阻礙保險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大障礙。為了拆除這一重大障礙,保險業主動轉型。
轉型之路必然崎嶇,前4個月保險業保費收入首次出現負增長。但負增長的背后,則是長久以來難以撼動的業務結構出現優化,為保險業實現高質量發展走好了第一步。
今年1至4月份,保險業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6585億元,同比下降7.8%,出現了近年來的首次負增長。
人身險期繳業務占比升高
全行業原保險保費收入陷入負增長源于人身險公司保費收入下降。1至4月份,人身險公司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2536.90億元,同比下降13.60%,創近幾年最低增速。2015年同期增速為22.9%、2016年為52.1%、2017年為32.4%。對此,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主要是由于人身險公司積極調整業務結構,大幅壓縮躉繳業務和銀郵渠道業務,更加注重發展長期儲蓄型和保障型產品較多的期繳業務和個人代理業務。
盡管行業轉型使業務增長持續承壓,但結構調整的成效正在逐步顯現。從新單繳費結構看,1至4月份,期繳業務占新單業務的45.94%,同比上升15.12個百分點。從業務渠道結構看,個人代理業務占58.93%,同比上升16.68個百分點。一位保險專家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去年以來,監管部門出臺的一系列促進行業回歸保障的政策效果明顯,保障型產品供給增加,占據市場主體地位。而新單期繳占比上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行業風險。”
面對保費下滑,壽險公司的經營者們普遍比較淡定,每次被問及保費的增與減,有實力的公司均會拋出期繳業務占比、新業務價值等指標,表明自己未來實力不可小覷。比如,上市險企續期業務對保費的拉動就越來越強,今年一季度,中國人壽續期保費達1571.30億元,同比增長39.4%,占總保費比重達64.55%;中國太保代理人渠道續期保費618.68億元,同比增長55.9%,比重達68.50%;新華保險續期保費321.29億元,同比增長35.69%,比重達81.48%。曾經以保費論英雄的時代已經過去,經營者們更關心保費結構是否健康,公司經營是否穩健。
從全行業來看,壽險保費也已經開始回升。1至4月份,壽險公司單月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速依次為-25.98%、-20.96%、6.12%和9.88%。
財險非車險業務占比升高
盡管全行業原保險保費收入陷入負增長,但產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卻出現了16.13%的增速,創下近年來新高。2015年同期增速為12.8%、2016年為10.7%、2017年為11.9%。
從各險種的增速來看,創下近年來新高的功臣并非一直以來舉足輕重的車險,而是非車險業務。1至4月份,非車險業務實現保費收入1491.49億元,增長37.17%。其中,農險業務182.99億元,增長36.2%;責任險業務218.54億元,增長34.6%;工程險業務54.23億元,增長27.05%;貨運險業務44.05億元,增長24.26%。相比之下,車險業務6.59%的增速,已經拖了行業的“后腿”。
非車險業務的快速增長,使多年來財險市場上車險“一險獨大”的地位正在慢慢動搖。韋萊韜睿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自2010年至2016年,車險保費對財險公司的貢獻率一直在73%、74%,直到去年才出現了松動。今年1至4月份,車險業務對行業貢獻率降至63.16%;非車險業務對行業貢獻率達到36.84%,同比上升5.65個百分點。
此消彼長,來自于車險與非車險正處在不同的時期。對車險來說,其所處市場正逐漸變為存量市場。而對于非車險來說,則正處在大展拳腳之際。比如,前4個月增速達到37%的農業保險。銀保監會相關人士表示,農險的快速發展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近年來中央財政對農險的支持力度逐步加大;二是監管部門去年以來加強了對農業保險的管理,規范性逐步提高。數據更證明,農業保險在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保駕護航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1至4月份,農業保險為6592.22萬戶次農戶提供風險保障金額1.24萬億元;支付賠款67.48億元,受益貧困戶和受災農戶716.18萬戶次。
又如,增速達到35%的責任險。“隨著政府簡政放權以及責任轉變的推進,各級政府都更加重視運用保險機制來完善社會治理,解決糾紛,這是責任險加快發展的動力之一。與此同時,相關部門近些年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推動責任險發展的政策,也推動了責任險的快速發展。”上述銀保監會人士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
資金運用固收類配比升高
行業結構向好,不僅出現在負債端,也出現在資產端。銀保監會相關人士表示:“2017年年末以來,在市場利率相對高位運行和資本市場整體走弱的環境下,保險資金的配置趨向穩健,固定收益類的資金配置比例在提高,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配置比例呈現下降趨勢。前4個月,保險資金運用配置更趨穩健,投資收益平穩增長。”
具體來看,截至今年4月末,保險公司資金運用余額154016.85億元,較年初增長3.22%。其中,固定收益類余額74606.58億元,占48.44%,比年初上升0.93個百分點;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18773.41億元,占12.19%,下降0.11個百分點;長期股權投資15871.33億元,占比10.3%,上升0.41個百分點。
在投資收益方面,1至4月份,保險資金實現收益2397.15億元,同比增長6.13%,資金運用收益率1.57%,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債券收益789.03億元,同比增長25.43%;股票收益155.5億元,下降8.34%;長期股權投資收益401.47億元,增長4.19%。
與此同時,保險資金向實體經濟直接“輸血”力度也進一步加大。1至4月份,保險業通過投資債券、股票、基金為實體經濟直接融資7.29萬億元,較年初增長4.15%;通過債權、股權計劃支持“一帶一路”建設投資規模達9286.45億元;通過債權計劃支持長江經濟帶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投資規模分別為4106.08億元和1654.99億元。
截至4月末,保險業定期存款余額1.49萬億元,是實體經濟發展所需中長期貸款重要資金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