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資管業穩健運行 多舉措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 發布時間 2019.08.16
- 來源
關鍵詞
8月15日,銀保監會第227場銀行業保險業例行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以下簡稱“中保資協”)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德云在會上表示,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保持著穩健運行的良好態勢,規模穩步增長,資產質量較好,風險總體可控。同時,資產配置結構優化,投資收益基本穩定,市場主體不斷壯大,投資管理專業規范,并逐步形成長期資金管理、長期資產創設和大類資產配置的專業優勢,在服務國家戰略、實體經濟、資本市場和民生建設等方面持續發揮積極作用。
持續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保險資管產品具有交易架構清晰、投資鏈條短、直接對接實體項目等優勢,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等已成為險資支持實體經濟的重要載體和渠道。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末,債權投資計劃和股權投資計劃共注冊(備案)1161項,合計規模達2.7萬億元,此外保險私募基金注冊規模1613億元。
曹德云介紹,近年來,中保資協積極推動保險資管產品發展,促進保險資金融入實體經濟血脈。“一是聚焦政策引導。在落實國家重大政策、前沿問題研究等方面密切配合監管部門,優化調整產品注冊業務標準,積極引導保險資金投入到國民經濟重點方向及領域。二是聚焦服務高效。對于投資‘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符合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大工程,開通綠色通道服務,加快國家重大建設項目落地。截至6月末,債權投資計劃共注冊綠色通道產品35項,注冊規模超過1000億元。三是聚焦機制創新。加強協會多部門、多條線聯動,雙向服務資金供給及融資需求兩端,打通保險資金服務實體經濟的‘最后一公里’。四是聚焦風險防控。對于不動產債權計劃注冊工作,堅決貫徹國家調控政策要求及相關監管精神。嚴守合規底線,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明確投資禁區及要求,保障產品規范健康發展。”
在多項舉措的推動下,保險資管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截至6月末,中保資協對保險債權、股權類產品的注冊規模中,涉及支持長江經濟帶建設5641.55億元,支持棚戶區改造超過1848億元,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為2439.72億元,支持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近470億元,涉及綠色產業債權投資計劃規模達8054億元。在補齊基建短板方面,截至6月底,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累計注冊603項、注冊金額1.52萬億元,近三年注冊規模年均增長率43.32%。僅上半年,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注冊58項,注冊規模110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5.76%和40.91%。在助力高端制造業方面,通過債權、股權及基金等在海洋工程裝備、商用大飛機、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成電路裝備等領域,形成一批有特色、有口碑、有影響力的產品條線和明星工程。在支持中小微及民營企業方面,保險資金在風險整體可控的前提下,支持了比亞迪動力電池項目16億元、恒力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10億元等一批民營企業重點實體經濟項目。在服務民生建設方面,發起設立債權投資計劃參與長租市場,通過保險私募基金投向綠色環保等產業的基金注冊規模達430億元,投向醫養健康產業的基金注冊規模達310億元。
推進產品注冊管理改革
實行注冊制管理是銀保監會推動險資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舉措之一。今年1月,銀保監會發文表示,保險資管機構及其下屬機構發起設立股權投資計劃和保險私募基金,由中保資協辦理注冊工作,以提升股權投資計劃和保險私募基金注冊效率。
曹德云表示:“協會自履行產品注冊職能以來,以信息披露及行業自律為核心,通過完善注冊規則、優化注冊流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等多項措施,持續提升產品注冊管理質效,有效發揮保險資金服務實體經濟的優勢和潛力。一是建立健全注冊規則體系,制定包括注冊規則在內的二十余項自律規則和相關文件,明確信息披露和合規性指標,推進注冊規則的制度化與規范化。二是建立基于風險程度的產品分類注冊流程,通過差異化管理提升注冊效率,推進產品及文本標準化建設,通過充分、準確、標準化的信息披露,規范資管產品運作。三是動員業內外專業力量,組建囊括受托機構、投資機構、評級機構、科研院所、會計師及律師事務所等不同專業主體的專家庫,對產品進行審慎性風險評估。四是持續強化注冊及管理系統建設,建立全口徑、多層次的數據報告和信息統計監測體系,實現產品全流程風險監測與預警。五是加強行業投資能力培育,充分發揮協會平臺效應,引導、敦促、監督機構不斷提升投資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