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免费精品-色先峰-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小说-性视频网址|www.xinyiht168.com

?
 

新聞資訊

14家險企前8個月原保費成倍飆增 11家萬能險降超九成

日前,備受市場關注的壽險公司原保費數據及萬能險保費數據新鮮出爐。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今年前8個月,壽險公司原保費與萬能險保費增長勢頭可概括為“一增一降”:52家原保費增長,46家萬能險下降。其中,有14家險企原保費出現成倍增長。這“一增一降”正反映出險企加速轉型。

多家券商機構預計,隨著“134號文”落地,未來壽險公司的原保費將出現進一步增長,萬能險增速將持續趨緩,保障型保險保費占比將大幅提升。從行業來看,保監會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壽險公司原保費收入為20753.06億元,同比增長22.59%;而壽險公司未計入保險合同核算的保戶投資款本年新增交費4174億元,同比下降55%。

52家險企原保費正增長

從壽險公司原保費整體增速來看,前8個月,可對比的74家壽險公司中,有52家原保費同比正增長,有22家出現負增長。有45家增速高于行業平均水平,有29家增速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從原保費排名前十的險企來看,國壽股份、平安人壽、安邦人壽、太保壽險、人保壽險、泰康、太平人壽、新華、富德生命人壽、華夏人壽位列前十,原保費分別為4026.9億元、2722.9億元、1890.3億元、1399.9億元、944.0億元、908.3億元、896.0億元、754.2億元、660.6億元、654.8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原保費排名前十的險企中,有險企原保費出現快速增長,例如安邦人壽增速高達142.9%,華夏人壽增速達93.7%,平安人壽增速達36.6%,太保壽險增速達31.4%。

從壽險公司原保費整體增速來看,有14家險企的原保費同比增速出現超過100%的成倍增長,尤其引人注意的是,中融人壽與安邦養老原保費出現數千倍的增長。

原保費成倍增長的險企分別為中融人壽、安邦養老、東吳人壽、昆侖健康、君康人壽、中華人壽、恒大人壽、信泰、復星保德信、太保安聯健康、德華安顧、平安健康、弘康人壽、安邦人壽,增速分別為1313963.6%、490524.8%、596.5%、584.2%、558.7、514.8%、484.0%、393.3%、367.6%、226.9%、172.9%、172.6%、159.3%、142.9%。

有險企原保費數倍增長,也有險企大幅滑落。數據顯示,在原保費負增長的22家壽險公司中,中法人壽、和諧健康、華匯人壽的原保費增速位列倒數前三,分別為-99.7%、-63.9%、-60.9%。尤其引人關注的是,中法人壽前8個月的保費只有18.06萬元。

在行業回歸保障的大背景下,原保費最能反映險企的競爭態勢。從前8個月壽險公司市場,原保費排名前十的壽險公司合計原保費占了壽險公司的71.6%,而其他74家險企占比不足三成。

從市場占有率來看,上市壽險公司原保費市占率均有所提升:壽險方面,國壽、平安、安邦無論是原保費收入還是規模保費收入均繼續保持市場份額前三名,上市險企國壽、平安、太保和新華的原保費市占率分別為19.40%、13.12%、6.75%和3.63%,分別環比上升0.15、0.14、0.29和0.06個百分點。

對此,平安證券研究員繳文超認為,“我們判斷有可能是134號文的新規逐漸開始產生影響,部分產品逐漸停售而上市險企影響相對較小。”

2017年8月,行業單月保費收入環比有所增長,今年全年的增長勢頭已定。目前來看市場未來的最大不確定性在于134號文對十月以后行業產生的影響,而新的產品組合模式也在不斷推出,同時整體來看今年以來上市保險公司新業務價值和內含價值持續高增長,盈利狀況也在持續改善。

11家萬能險降超九成

與原保費增速截然相反,今年前8個月,備受監管及市場關注的萬能險保費增速同比大幅下滑55%。在可對比的69家壽險公司中,有45家出現負增長,僅有24家正增長。尤其引人注意的是,有11家出現超九成負增長。

從前8個月的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以萬能險為主)排名來看,位列前十的分別為華夏人壽、平安人壽、國壽股份、富德生命人壽、天安人壽、泰康、建信人壽、珠江人壽、太保壽險、人保壽險,保費分別為703.6億元、698.2億元、603.2億元、302.8億元、246.0億元、161.5億元、118.7億元、111.8億元、106.9億元、89.2億元。

從增速來看,降幅較大的前十家公司分別為中法人壽、前海人壽、君康人壽、安邦人壽、和諧健康、北大方正人壽、幸福人壽、中華人壽、安邦養老、匯豐人壽,增速分別為-100.0%、-99.2%、-98.8%、-97.7%、-96.8%、-96.3%、-95.6%、-95.5%、-94.1%、-93.6%。

值得關注的是,在行業萬能險普遍下滑的大背景下,有10家險企的萬能險出現較快的增長,民生人壽、中美聯泰、交銀康聯、陸家嘴國泰、工銀安盛、建信人壽、君龍人壽、平安健康、中宏人壽、弘康人壽的萬能險增幅分別達3611.0%、391.9%、239.4%、148.4%、143.8%、124.5%、116.9%、88.0%、76.9%、75.8%。

但需要說明的是,盡管這10家險企萬能險增速較快,但其中有6家險企萬能險保費不足10億元,整體保費規模較小。具體來看,民生人壽、中美聯泰、交銀康聯、陸家嘴國泰、工銀安盛、建信人壽、君龍人壽、平安健康、中宏人壽、弘康人壽的萬能險保費分別為35.2億元、1.0億元、45.1億元、6.1億元、0.8億元、118.7億元、0.1億元、1.1億元、1.1億元、29.2億元。

今年以來,隨著行業外部環境的變化(主要是持續的低利率環境和監管層對險資運用的不斷放開),部分中小險企寄希望于通過高結算利率的萬能險,沿襲“資產驅動負債”模式的路徑,并通過在資產端相對“激進”的投資運作快速實現擴張規模保費的道路被堵死。

尤其是,《中國保監會關于規范人身保險公司產品開發設計行為的通知》明確規定,今年10月1日起,險企不能以附加險形式設計萬能險。這進一步加速了壽險公司萬能險保費的下滑。業內人士表示,隨著附加型萬能險的停售,未來萬能型業務規模將出現進一步的壓縮。

從占比來看,8月萬能險保費占比為16.54%,比上月略增加0.1個百分點。平安證券研報表示,萬能險新規之后,萬能險保費占比持續處于低位,行業保費結構不斷改善,保障型產品占比上升。

事實上,此前有保險公司設計的產品組合中主險保費遠小于附加萬能險的保費規模;更有甚者后期客戶主險退保,附加險保留繼續復利增值,偏離了“保險姓保,回歸本源”的產品設計思路,因此保監發[2016]76號將投連、變額年金,按照中短存續期產品的定義要求進行評估和報告是監管層防止監管套利的必然之舉。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