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免费精品-色先峰-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小说-性视频网址|www.xinyiht168.com

?
 

新聞資訊

健康險這半年:2公司規模保費折腰 部分產品市場失靈

在保險行業保險回歸姓保的推動下,健康險成為保險行業的一個熱門話題,其發展前景以及屢見創新的發展模式也使該險種備受關注。

不過,健康險今年沒能延續其此前高速增長的態勢。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健康險原保險保費收入增速出現明顯放緩。據保險行業上半年保費收入數據顯示,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10.87%,創近5年來新低。專業健康險公司亦難以免俗,除了今年成立的復星聯合健康以外,其余5家健康險公司——人保健康、昆侖健康、和諧健康、太保安聯健康以及平安健康共計實現規模保費624.14億元,同比縮水54.13%。

談及健康險增速下滑,業內人士表示,主要原因是金融業“防風險”導致的保險監管政策的變化,在新規密集出臺的背景下,保險公司銷售短期理財型健康險產品的壓力越來越大,此外保險資產投資收益率的下滑也對健康險業務增速有所影響。

上半年健康險業務保費增速創近5年新低,5家健康險公司總規模保費“折腰”

健康險的快速生長的步伐似乎正在逐步放緩,從今年上半年的業務增速來看,健康險同比增速出現逐月下滑;從歷年數據來看,今年上半年健康險業務同比增速創近5年來新低。

橫向來看,今年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健康險原保險保費同比上漲10.87%,而在今年前5個月,該增幅還在19.03%,前4個月增幅在24.12%;前3個月該數字則為36.88%;前2個月以及今年第一個月健康險原保險保費同比增速則在42.3%以及50.15%。

縱向來看,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為2615.69億元,同比增長10.87%,增速創近5年來新低。

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6年間,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出現了快速增長。數據顯示,2013年上半年,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586.47億元,同比增長25.8%;2014年該業務實現原保險保費892.92億元,同比增長52.25%;2015年以及2016年分別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245.88億元以及2359.33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39.53%以及89.37%。

專業健康險公司亦難以幸免,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6家健康險公司共計實現規模保費624.27億元,除去今年年初剛剛成立的復興聯合健康不談,其余5家健康險公司人保健康、昆侖健康、和諧健康、太保安聯健康以及平安健康共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624.14億元。而據公開數據顯示,去年上半年,前述5家公司的總規模保費還在1360.74億元。與去年同期數據相比,5家健康險公司總規模保費縮水54.13%。

從具體公司的情況來看,背靠大型上市保險集團的健康險公司似乎更具優勢。數據顯示,5家健康險公司中平安健康同比增速最快,上半年實現規模保費10.85億元,同比增長兩倍。同期昆侖健康以及和諧健康則出現較為明顯下行。數據顯示,昆侖健康上半年實現規模保費16.3億元,同比減少63.78%;和諧健康實現規模保費收入372.43億元,同比減少65.05%。

業務結構調整拖累增速下行,業內稱部分產品“市場失靈”

在監管嚴格背景下的業務調整以及健康險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成為促成健康險業務保費收入下行的重要原因。

理財型險種的下行成為健康險保費增速下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公司層面來看,據保監會披露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昆侖健康以及和諧健康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出現明顯下行。其中昆侖健康減少77.4%,和諧健康減少96.65%。

值得一提的是,在業務結構調整的過程中,部分險企出現單月保費收入告負的情況。數據顯示,人保健康6月原保費保費收入為-15.2億元。

從健康險行業來看,在監管逐漸嚴格的背景下,健康險領域的保險產品同樣面臨較大調整。在上海對外貿易大學保險系主任郭振華看來,健康險保費收入增速下行是正常的表現。日前,郭振華公開表示,保險業的超速增長一定是投資理財型產品的貢獻,健康險也是如此,此前造就健康險原保費快速增長的產品,正是那些高現價理財型健康險。

另一方面,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同樣成為健康險增速下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據了解,壽險、產險、專業健康險公司都有經營商業健康險的資格,目前我國有超過120家保險公司開辦了商業健康險業務,在售健康險產品超過6500份。去年年末,瑞華健康保險獲批籌建,專業健康保險公司擴容至7家。

而據郭振華介紹,健康險主要包括醫療費用保險、疾病保險、護理保險和失能收入損失保險。在這四大類險種中,真正有市場的只有高端醫療保險和重大疾病保險,其他都處于“市場失靈”的狀態。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保監會發布了《關于規范人身保險公司產品開發設計行為的通知》,不符合要求的產品需要在10月1日期下架。有評論人士指出,目前部分保險公司的營銷策略因此有所調整,將在9月30日之前集中推廣理財型產品,或多或少會放棄一部分健康險的銷售考核。此外,健康險中部分保費收入來源于員工福利,在經濟下行的情況下部分公司選擇削減此類開支。

市場熱議健康險發展新思路,券商稱健康險地位將顯著上升

不過,這并非意味著消費者對健康險需求有所減弱,據了解,在部分健康險產品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也有部分健康險產品出現缺口。據郭振華表示,從醫療費用保險來看,保險公司對醫療體系和醫療費用幾乎沒有控制力,因而供給動力不足。

如是背景下,探索商保與社保的合作,打通保險機構與醫療機構的產業鏈成為備受業內關注的課題。

全國保險醫學研究會會長張國芳此前公開表示,政府應建立社保新機制,購買商保服務引入商業保險機制,提升財政社保資金使用效率。另有精算師指出,隨著醫療費用的增長,部分省份出現醫保基金收不抵支的現象,引入商業健康險有助于解決醫保基金收支不平衡的問題。對健康險公司而言,與政府基礎社保合作,亦有利于資源共享,從源頭上降低理賠成本。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徐曉華認為,商業健康險作為醫療服務的支付方,可以與有關部門合作,積極參與支付方式改革,加強醫療行為管控,推動分級診療、雙向轉診等制度的落實,防止過度醫療,擠出醫療行為中的水分,降低不合理醫療費用,形成良好的就醫秩序,提高醫保基金的使用效率。

打通與醫療機構間的產業鏈成為商業保險公司的另一探索。據了解,此前已有平安健康、中國人壽、陽光保險等機構通過投資設立、二級市場舉牌等方式加碼與醫療機構以及藥企的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面臨轉型陣痛,盡管仍有難題待解,但市場仍普遍表示看好健康險未來的發展。海通證券日前發布研報直言,未來商業健康險在醫保體系和人身險業務中的地位均將顯著上升。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