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一哥”大比拼:這幾個因素將是成敗關鍵
- 發布時間 2017.08.30
- 來源
關鍵詞
上市險企“年中考”成績正陸續公布,昨日晚間,中國人壽發布2017年半年報,至此,壽險業兩大“巨頭”平安人壽、中國人壽2017年上半年業績均已公布。從保費收入增速、內含價值、新業務價值、投資收益、剩余邊際增長率、凈利潤等衡量一家壽險公司內在實力、發展潛力的核心數據對比來看,“你追我趕”的兩家壽險公司競爭進入“白熱化”,而后來居上的平安人壽,則更為強勁有力。
主動轉型調結構無礙高增長,平安人壽保費“后勁十足”直追國壽
進入2017年,保險業踏上回歸之路,“保險姓保”,回歸保障,壽險業走在前面。管中窺豹,從平安人壽、中國人壽最新數據來看整體壽險業情況,積極轉型,調整產品、保費結構,平衡優化利潤來源,已成為行業趨勢。
超預期的成績是上半年努力轉型、回歸本源最好的成果展示,從平安人壽、中國人壽兩家大型壽險來看,主動轉型,壓縮躉交業務規模,發力首期期交、續期業務雙輪驅動,逐漸趨向三差平衡利潤來源的推動下,大型壽險公司,高增長依舊。
對比兩家大型壽險公司保費收入來看,最新半年報顯示,2017年上半年,中國人壽實現保費收入3459.67 億元,同比增長18.3%,其中,壽險業務保費收入3008.59億,同比增長18.49%。平安人壽則實現保費收入2265.16億,同比增長38.7%。看來,一向在壽險行業中,增速領先的平安人壽,正奮起直追行業“老大哥”。
聚焦對于壽險企業更具長遠價值的個險首年期交業務發現,截至2017年6月30日,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業務個險首年期交保費達870.02億,同比增長49.6%;中國人壽個險首年期交保費達631.18億,同比增長 10.2%。由此可以看出,在壽險企業集體轉型追逐期交業務的背景下,平安人壽個險首年期交業務保費及增速相對領先,意味著,未來,平安人壽的續交保費增量將有大幅增長空間,整體保費穩健增長基礎更為牢固。
事實上,下半年以來,平安人壽在保費收入方面,單月保費收入已逼近中國人壽。以中國人壽、平安人壽最新公布的7月保費收入公告來看,7月單月,中國人壽實現保費收入229億,平安人壽實現保費收入223.62億,兩者差距進一步縮小,相差僅5.38億。看來,站在業務高平臺基礎上的中國人壽,同行業高增長標桿的平安人壽,“一哥之爭”將進入決戰期。
對于未來,“人”將成為險企核心競爭力之一,而這也是上半年,壽險公司大力拓展、強化發展的主要方面之一。最新半年報顯示,2017年,平安壽險代理人渠道人力規模穩定增長,代理人隊伍量質齊升,代理人規模達132.5萬,較年初增長19.3%,人均首年規模保費同比增長18.2% ;人均月收入同比增長14.0%。中國人壽方面,截至2017 年6 月30 日,中國人壽銷售總人力達193.7 萬人,較2016 年底增長6.8%。“量”“質”齊升,成為兩家壽險公司的落腳點。
衡量一家壽險企業內在實力、發展潛力,這幾個指標成關鍵!
相較于保費收入的直觀,近兩年來,壽險公司更注重內含價值、新業務價值、凈利潤、剩余邊際等深層次指標。這些指標,成為衡量一家壽險公司穩健運營、發展潛力等“硬實力”的重要標尺。
兩家壽險公司最新披露的半年報中,都格外重視新業務價值指標。中國平安半年報顯示,2017年上半年,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業務的新業務價值為385.51億元,同比增長46.2%。中國人壽半年報顯示,上半年中國人壽新業務價值達人民幣368.95 億元,同比增長31.7%。對比發現,無論從新業務價值數量,還是同比增速上來看,平安人壽略勝一籌。但兩家均超30%的新業務價值增速,意味著兩家大型壽險公司高速發展的“持續性”。
在此基礎上,平安人壽、中國人壽的內含價值也在不斷提升。最新半年報顯示,2017年上半年,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業務內含價值(EV)較年初增長23.9%;中國人壽內含價值較2016 年底增長7.0%。通常來說,利潤越好的產品,內含價值越高,看來,平安人壽確實成為壽險業當之無愧的“賺錢王”。事實上,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對比兩家大型壽險的盈利情況發現,平安壽險實現凈利潤225.98億元,同比增長34.8%;中國人壽凈利潤為122.42 億元,同比增長17.8%。由此可見,平安人壽的盈利能力更勝一籌。
談到利潤釋放,則不能不重視去年底以來,壽險公司陸續披露的剩余邊際指標。去年底,平安人壽引領行業首次提出,壽險業務盈利核心來源是穩定的剩余邊際釋放,當時,平安人壽首次公布,截至2016 年 6 月30日,平安壽險公司有效業務剩余邊際余額為3863 億,這就意味著現在平安壽險有近4千億的未來稅前利潤釋放空間。
今年上半年,利潤空間進一步增加,半年報顯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平安壽險剩余邊際余額5453.29億元,較去年末增長19.9%。而這也引領了壽險業公開、透明展示行業數據的潮流,2017年半年報中,中國人壽首次披露剩余邊際數據,報告顯示,截止2017年6月30日,中國人壽剩余邊際余額達5760.88億,較去年底增長11.78%。看來,剩余邊際余額均超5000億的兩家大型壽險公司,未來,利潤釋放空間巨大。
投資改善、牢抓“InsurTech”風口,保險公司向“科技”要未來
除了保險主業的改善優化,投資改善也成為險企業績走強的原因之一。
2017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受益于資本市場的回暖,股票基金買賣差價虧損減少,兩家大型壽險公司的投資收益有所回升。截至2017年6月30日,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業務總投資收益達531.03億,同比上升55.8%。中國人壽的投資管理也在不斷加強,2017 年上半年,中國人壽投資組合息類收入穩定增長,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大幅增加,實現總投資收益人民幣566.63 億元,同比增長11.5%。
外部環境影響因素中,資本市場之外,科技因素也成為險企發展抓手。從中國平安、中國人壽最新公布的2017半年報中發現,科技,無疑在兩家公司未來發展中,占據了重要位置。
平安人壽表示,2017年上半年,平安人壽牢抓科技端,利用科技平臺切實解決了傳統模式的業務痛點,為傳統壽險業務的互動、銷售、服務、增員、體五大痛點提供了迎刃而解的方案。正如中國平安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馬明哲表示,“智能科技的時代正在來臨,贏科技者贏未來”,平安人壽正積極打造“科技+”核心競爭力,走在行業前沿,形成不可復制的競爭優勢
“科技平臺是理性力量,產品平臺為客戶提供有溫度的服務,兩者結合讓客戶享受最大價值”,平安人壽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丁當強調,在此理念下,2017年上半年,平安人壽依托“金管家”APP平臺,提供多樣化產品及健康、生活類服務,滿足客戶“醫食住行玩財”的全方位需求。而“金管家”APP也備受用戶青睞,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金管家”注冊用戶已突破1.2億。
無獨有偶,中國人壽也開始在科技端發力,半年報中,中國人壽表示,壽險業已進入一 個更加注重服務、更加注重科技、更加注重風險防控的新階段。面對這些新變化、新趨勢,上半年中國人壽加快推進轉型升級的廣度和深度。
看來,未來“壽險一哥”排位戰中,InsurTech也將成為助力決戰勝利的重要指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