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張保險牌照在手 馬云在打什么牌?
- 發布時間 2017.08.30
- 來源
關鍵詞
馬云振臂一呼,小伙伴蜂擁而至。
8月17日晚間,香港聯交所一則公告引起業界高度關注。云峰金融擬與螞蟻金服、新浪公司、巨人網絡等7家公司,斥資131億港元收購美國萬通香港和澳門的業務(下稱“萬通亞洲”)。
根據云峰金融披露的信息:公司及其他投資者與MassMutual International LLC(美國萬通國際,作為賣方)簽訂了股份購買協議。根據條款,美國萬通國際將獲得79億港元(約10.1億美元)現金及8億股云鋒金融股票(每股6.5港元,總價值約合6.68億美元),相當于云鋒金融經擴大后發行股本的約24.8%。云鋒金融則會直接持有萬通亞洲60%的股權。
其他幾家戰略投資者的持股分別為:覓優國際有限公司(9.8%)、City-Scape Pte.Ltd.(7.5%,由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的私募股權投資部門管理)、螞蟻金服集團(5%)、信暉發展有限公司(5%)、新浪公司(5%)、滿億國際有限公司(4.9%)和巨人投資(香港)股份有限公司(2.8%,巨人網絡集團的全資附屬公司)將持有萬通亞洲剩余的股權。
從收購價格來看,云鋒金融以及巨人網絡均披露收購目標公司100%股權的總對價為131億港元,是目標公司于2016年12月31日的經調整內含價值3102.74億港元的 1.275倍,如果用市盈率計算,此次收購價約為11.7倍。
溢價收購的背后是馬云手握3張保險牌照的戰略布局和“野心”。
手握3張保險牌照
云峰金融入局萬通亞洲,馬云成功拿下最值錢的一張保險牌照。
要理解這句話,先從云峰金融說起。云峰金融成立于1982年8月4日,是一家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的公司,主營業務包括財富管理、證券經紀、員工持股、企業溶質、投資研究等,董事會主席是虞鋒。
根據公開資料,云峰金融的控股股東是Jade Passion Limited(55.42%),云峰基金旗下一家投資公司。云鋒基金是以馬云和聚眾傳媒創始人虞鋒的名字命名而成,并聯合一批行業領袖、成功企業家和成功創業者共同發起創立的私募基金。除馬云和虞峰外,云鋒基金的創建者包括馬化騰、史玉柱、劉永好、沈國軍等。
不過,集合了這么多“大腕”的云峰金融,2016年的業績表現一般,公司營業收入4612萬港元,凈虧損3.17億港元。
在厘清了錯綜復雜的股東關系后,來研究一下云峰金融此次收購的標的——萬通亞洲。
萬通亞洲是一家注冊在香港的保險公司,授權于香港從事人壽及年金、投資相連長期、永久健康及退休計劃管理的長期保險業務。2016年,萬通亞洲收入35.86億港元,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是11.19億港元。萬通亞洲由萬通國際100%持有,萬通金融集團總部位于美國馬薩諸塞州,是美國五大人壽保險公司之一。
在萬通亞洲之前,馬云手上已經拿著眾安在線和國泰財險2張財產險牌照。前者正在沖刺香港聯交所IPO,后者在進行并購整合,2張牌照都是通過螞蟻金服參股、控股。
8月22日,螞蟻金服有關負責人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證實:“集團確實參與了收購萬通亞洲的交易,關于資金來源等細節不方便透露。但螞蟻金服不會參與萬通亞洲的日常運營和業務決策,有關本次投資項目的情況以上市公司公告為準。”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國軍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說:“在內地拿一張保險牌照非常困難,尤其是壽險牌照。此外,在不鼓勵海外并購的情況下,香港保險市場成為內地資本最佳選擇。事實上,香港也有很多這樣的資產可供選擇。”
“馬云通過云峰金融入局萬通亞洲,不僅僅是資本運作,背后肯定有更大的布局和野心。”一位多年浸潤保險業的資深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其實,壽險牌照一直都比財產險牌照值錢,在拿到這張壽險牌照后,馬云可以更好地整合手上資源。”
如何盤活手上資源
有了3張保險牌照,馬云要怎么用?
公開資料顯示:在簽訂收購協議的同時,云鋒金融、螞蟻金服、萬通三方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合作協議將于萬通亞洲交割后生效。
具體地,云鋒金融將為萬通亞洲的母公司提供金融服務平臺和渠道,經銷美國萬通開發的資產管理產品和服務,美國萬通成員將成為云鋒金融新產品開發的首選合作伙伴;云鋒金融將提供金融服務平臺和渠道,經銷螞蟻金服開發的資產管理產品和服務;美國萬通成員將成為螞蟻金服集團在美國的戰略及非排他合作伙伴及壽險產品供應商。
此外,云鋒金融、螞蟻金服、萬通將就保險流程數碼化以及于保險產品風險選擇和按風險定價方面使用大數據分析開展共同研究與合作。
螞蟻金服上述負責人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保險作為螞蟻金服techfin戰略下開放的重要領域,要做的是“保險科技”,未來將專注做技術,“用技術助力保險機構,以此更好地服務個人消費者和中小企業”。除“定損寶”外,螞蟻金服已開放了車險分等技術,支持和助力保險行業實現轉型升級。
在王國軍看來:“互聯網與保險有著天然的關系。保險,實際上是基于熟人、半熟人社會的一種信任關系。但是,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發展,我們逐漸進入了一種陌生人社會,這并不契合保險業的發展。互聯網重新建立起一種信任關系和機制,并改變了傳統的營銷模式,為保險業發展提供了新的平臺和渠道。”
“除此之外,BAT擁有大量客戶資源和數據,可以根據場景設計產品。”一家大型保險公司產品設計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未來,保險業的發展將基于各種場景開發和設計產品。”
資本融合趨勢明顯
在參與這筆交易的股東中,還有一家公司與馬云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那就是巨人網絡。《國際金融報》記者在查閱云峰基金官網時發現,公司創業及投資公司名單中就有巨人網絡。公開信息指出,巨人網絡、巨人投資的董事長史玉柱是云峰基金創始人之一。
根據巨人網絡發布的公告:本次交易完成之后,云鋒金融、螞蟻金服等其他股東可利用其各自的資源進一步提升萬通亞洲的品牌知名度。因此,公司認為本次交易有助于公司發展戰略的快速落地。據悉,巨人網絡將使用自有資金以增資形式注入巨人香港以支付本次交易的對價,如無法在協議約定的出資節點前完成對巨人香港的增資,則巨人香港可以通過境外借款等其他方式自籌資金。本次對外投資金額約占巨人網絡2016年度經審計凈資產的4.1%。
事實上,近年來,已經有多個內地資本在香港市場上“出手”。
今年6月,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大新金融發布公告稱,完成出售旗下人壽保險業務之香港股份,交易對手為中國內地閩系資本泰禾投資;3月,恒安標準人壽收購母公司英國標準人壽在香港的子公司——標準人壽保險(亞洲)有限公司,進軍香港保險市場;去年,九鼎集團斥資逾百億港元收購香港富通保險;中石化、中海油、中國廣核集團等內地大型企業設立的自保公司也在香港成立。
根據湯森路透的統計數據,過去3年中,共有21個、總價值約40億美元的對香港保險公司的收購提議,其中有9個是由中國內地公司主導發起的。
“從中短期看,內地資本收購香港保險牌照將成為一種趨勢。尤其是隨著一些外資撤出香港市場,給內地資本提供了收購的好時機。”王國軍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香港擁有亞洲區內較為成熟的壽險市場,與萬通亞洲相似的保險公司較多,它們都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充沛的現金流及較強的償付能力,經過多年累積,已擁有資深的管理人和代理人團隊。”
互聯網人力資源公司社保通商保總監李霄光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相比之下,香港保險公司的技術、管理經驗更成熟。通過收購,內地資本能夠更快、更好地理順平臺和資源。”
有一種觀點是,隨著香港保監局正式掛牌,內地資本可能希望通過在香港市場收購保險公司的方式,變相從香港向內地市場輸送保險產品。那么,在保險產品設計上,香港保險是否具備較大優勢呢?
對此,王國軍認為:“這種輸送短時間內不可能實現,也沒有這個必要。其實,在產品設計,尤其是互聯網保險產品的設計上,內地保險公司并不遜色,一些互聯網健康險產品無論是費率、保額、保障范圍都更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