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資管新格局:31家機構正向綜合型布局演變
- 發布時間 2017.07.18
- 來源
關鍵詞
在服務保險主業的同時,保險資管機構正在奮力發展第三方受托業務。上證報記者日前從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下稱“保險資管協會”)獲悉,據該協會調研結果顯示,業內31家保險資管機構正積極由“傳統型”定位向“綜合型”布局演變。
“隨著行業界限、市場分割、產品差異的打破,對客戶和資源的競爭將更加激烈,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只有更快、更深、更廣地參加大資管市場競爭,才能占據主動、拓展空間、確立優勢。”保險資管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德云表示。
事實上,保險資管機構正在主動出擊,保險資管的產品化進程正不斷加快。自2006年出現第一只證券組合類保險資產管理產品和第一只基礎設施投資計劃產品之后,保險資管開始進入加速轉型期并“多點開花”。
記者了解到,目前,保險資產管理已形成包括基礎設施投資計劃、不動產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項目資產支持計劃、組合類產品等五大類系列產品。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20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注冊債權投資計劃和股權投資計劃共80項,合計注冊規模2027.62億元。與此同時,上述31家機構共獲得16項資格、294個業務能力牌照,較2015年增加45個。
那么,由保險公司發起設立的保險資管機構,在發展模式上分為幾類?調研結果也解答了上述疑問。保險資管協會為上述31家機構劃分為三大類:“綜合型”、“專注型”和“傳統型”。
“綜合型”指的是在客戶范圍、投資方式以及資金投向三個方面都有著較為全面的布局,在服務保險資金的同時向跨市場領域發展;“專注型”指資金來源已突破關聯方保險資金的傳統范圍,投資方式有重點發展方向但未全面布局,配置方向表現為傳統與創新嘗試相結合;“傳統型”指資金來源以關聯方保險資金為主,投資方式以專戶管理為主,投資方向以傳統投資為主。
調研結果顯示,31家保險資管機構呈現由“傳統型”定位向“綜合型”布局演變的趨勢,“綜合型”和“專注型”機構數量分別達12家、1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