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免费精品-色先峰-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小说-性视频网址|www.xinyiht168.com

?
 

新聞資訊

刷銀聯卡買香港壽險受“限”

上周末,一則“銀聯停止內地客戶在港刷銀聯卡繳納保費”的傳言刷爆朋友圈,再次攪動人們對于赴港買保險的注意力。隨后,銀聯國際回應,上述消息的傳出,緣于銀聯國際近日發布的《境外保險類商戶受理境內銀聯卡合規指引》(以下簡稱《指引》)。但前述消息并不準確,銀聯并未停止境外保險類商戶的銀聯卡支付服務,而是按照監管政策要求,銀聯卡僅可用于與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費相關的經常項目保險,不能購買具有資本項目投資性質的人壽險。分析人士表示,今后大陸居民借道購買香港儲蓄型保險、將資產轉換成美元出海的方式將被“關閉”。

銀聯國際發布聲明稱,并未停止境外保險類商戶的銀聯卡支付服務。按照監管政策要求,境內發行的銀聯卡僅可進行個人旅游、消費類支付,不得用于資本和金融項目交易,因此,銀聯卡僅可用于與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費相關的經常項目保險,不能購買具有資本項目投資性質的人壽險。需要提醒的是,一直以來,保險屬于境外限制類商戶類別,持境內銀行卡購買相關保險產品,均有單筆5000美元限額,既可滿足境內持卡人購買小額保險的合理需求,又實現對涉及資本項目的投資性保險的限制。

事實上,銀聯之所以重申這一政策,則是為了警示近期驟然增加的赴港買保險行為。銀聯表示,通過商戶交易監測發現,部分境外保險類商戶存在單卡單商戶多筆交易量激增的情況。

近兩年來,赴港買保險正成為內地居民的又一項“掃貨”行為。統計顯示,2010年內地客戶到香港投保金額僅44億港元,2014年已達到244億港元,2015年超過300億港元,5年內增長近7倍。2016年,由于內地銀行存款利率較低,人民幣匯率下跌,內地客赴港購買分紅型理財保險更加火爆。根據香港保險業監理處最新公布數據,2016年上半年內地客戶赴香港投保保費高速增長,達到創紀錄的301億港元,占個人業務的總新造保單保費815億元的36.9%,接近2015年全年的316億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趨勢在進入10月后驟然激增。數據顯示,10月以來,人民幣貶值壓力繼續增加,人民幣兌美元跌勢明顯較此前更為猛烈,屢創6年來新低。10月28日,人民幣兌美元為6.776,跌破6.75關口,繼續刷新6年低點,人民幣持續貶值無疑加速了人民幣通過香港保險渠道外流速度。同時,銀行存款利息、理財產品收益跌破4%,買美元保險反而可能會升值。有香港保險銷售人士表示,10月以來內地人到香港買保險特別是大額保單越來越多,“從之前到香港搶購名牌包包,變成了搶購香港保險。”

實際上,針對赴港買保險,內地監管政策已多次作出限制。今年3月12日起,央行就禁止內地居民刷銀聯卡在香港購買人壽保險及投資型產品,但仍允許每次購買3萬元人民幣以下的個人意外保險、醫療保險等產品。而保監會也多次發出“關于內地居民赴港購買保險的風險提示”,分別從法律、外匯、收益、退保、具體條款等五方面作出提示。比如,內地居民投保香港保單,需親赴香港投保并簽署相關保險合同。如在境內投保香港保單,則屬于非法的“地下保單”,既不受內地法律保護,也不受香港法律保護;匯率風險需自擔,保單收益存在不確定性。一方面,內地居民在香港購買的保單,賠款、保險金給付以港元、美元等外幣結算,消費者需自行承擔外幣匯兌風險。另一方面,內地居民個人到境外購買人壽保險和投資返還分紅類保險,屬于金融和資本項下的交易,是現行的外匯管理政策尚未開放的項目,存在一定的政策風險。等等。

有保險中介表示,除了銀聯支付渠道,目前香港保險付款方式還有其他:諸如,在港開設個人銀行戶口,個人內地匯款到香港賬戶再交保費;帶現金去港;內地Visa

或Master支付;在內地開設一卡通兩地賬戶繳費等等,但不管如何,應該都不如銀聯刷卡方便。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