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保理業務進入規范調整期
- 發布時間 2016.10.20
- 來源 金融時報
關鍵詞
10月19日,《中國銀行業保理業務規范》由中國銀行業協會保理專業委員會正式發布。該規范旨在引導商業銀行建立保理業務理念,規范操作流程,防范業務風險,促進保理業務健康發展。同時發布的還有《中國保理產業發展報告(2015)》。報告顯示,我國商業保理自2012年試點至今發展迅猛,新注冊商業保理企業數量、業務量、融資量余額連續3年成倍增長。相比之下,受信用風險上升影響,我國銀行保理業務規模則繼續收縮,自2013年達到3萬億元高點后,2014年、2015年連續兩年下跌,進入調整期。
所謂商業銀行保理業務,是指債權人將其應收賬款轉讓給商業銀行,由銀行向其提供集應收賬款催收、管理、壞賬擔保、融資于一體的綜合性金融服務。
我國保理業務起步雖晚但發展穩健。我國保理業務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中期,經歷10多年的市場探索,在2000年進入高速發展階段。自2011年起,我國保理業務量連續4年位居全球首位。
專業人士表示,近10多年來,我國保理業務實現了“三個轉變”。一是從國際保理業務到國際與國內并步保理業務發展的轉變;二是從賣方保理業務逐步實現我國企業“走出去”到買方保理業務的轉變;三是從國際規則的遵循者到影響國際規則制定的直接參與者的轉變。特別是,2009年中國銀行業協會成立保理專業委員會,這是我國保理業務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2014年以來,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全球經濟的復蘇勢頭減弱,部分主要經濟體增長乏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加劇,國內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在這種形勢下,企業應收賬款規模持續上升,回收周期不斷延長,應收賬款拖欠和壞賬風險明顯加大。宏觀經濟放緩,且行業基數已發展到一定規模,我國保理業務增長2015年開始有所下滑。保理專業委員會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保理專業委員會全體成員單位保理業務量合計2.87萬億元,同比下降1.71%;2016年上半年,保理業務量1.03萬億元,其中,國際保理業務量618億美元,國內保理業務量6200億元,同比繼續下降。
盡管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常態,但對于逆周期的綜合信用服務的保理行業來說,仍然有諸多發展機遇和增長潛力。
報告顯示,盡管銀行保理業務量下降,但銀行保理業務仍然在中國保理行業中占據主導地位,尤其是商業保理規模高速增長。
與銀行相比,商業保理公司在市場細分、客戶服務、數據處理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與銀行不同,商業保理公司往往更專注于某個行業。”交通銀行國際業務部副高級經理韓捷晨說,尤其是直接服務于集團平臺的商業保理公司,更容易縱向挖掘細分行業、滲透產業鏈,能更細致地了解行業情況、交易特點、業務流程,從而提升風險辨別和控制能力。“這也使得商業保理更貼合保理業務的本質,更看重對應收賬款質量的評估,明顯有別于傳統信貸方式?!?/span>
在保理業務發展過程中,風險問題不容回避。目前,保理行業的風險包括信用風險、操作風險、法律及合規風險等,既有外生因素,也有內生因素。隨著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增強,保理業務面臨的風險因素日益復雜化。
此外,由于商業保理行業定位不清,監管缺失,造成一些商業保理公司業務模式出現偏差,競相以“融資”作為主營業務甚至唯一業務,與行業內外的競爭對手進行惡性競爭,常常又因為資金來源匱乏而捉襟見肘,因為利潤微薄而面臨生存和發展危機。
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書記、專職副會長潘光偉表示,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銀監會先后出臺《中國銀監會關于加強銀行保理融資業務管理的通知》和《商業銀行保理業務管理暫行辦法》,監管部門出臺的系統性、全局性的指導文件,對保理業務的發展提出了新的監管要求?!渡虡I銀行保理業務管理暫行辦法》特別強調要求中國銀行業協會充分發揮自律、協調、規范的職能,建立并持續完善銀行保理業務的行業自律機制。對此,中國銀行業協會保理專業委員會也完成修訂《中國銀行業保理業務規范》,進一步規范銀行業保理業務的開展和實施,共同維護健康良好的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