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十三五”綱要:2020年行業總資產達25萬億元
- 發布時間 2016.09.05
- 來源 第一財經
關鍵詞
在過去五年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的保險業,未來五年又將如何發展?近日,保監會發布了《中國保險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下稱《綱要》),為保險業的后五年發展設定了目標。《綱要》顯示,到2020年,全國保險保費收入爭取達到4.5萬億元左右,保險業總資產爭取達到25萬億元左右。
2020年再翻番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保險業發展很不平凡的五年。"保監會在《綱要》中表示。
數據顯示,過去五年,我國保費收入從2010年的1.3萬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2.4萬億元,年均增長13.4%。保險業總資產從2010年的5萬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12萬億元,成功實現翻番。全行業凈資產達到1.6萬億元,保險行業償付能力總體充足。行業利潤從2010年的837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2824億元,增加2.4倍。保險深度達到3.6%,保險密度達到1768元/人。我國保險市場規模先后趕超德國、法國、英國,全球排名由第六位升至第三位。
而《綱要》中顯示,保險業未來五年的主要目標是要基本建成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穩健、誠信規范,具有較強服務能力、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的現代保險服務業。
其中,到2020年,全國保險保費收入爭取達到4.5萬億元左右,保險深度達到5%,保險密度達到3500元/人,保險業總資產爭取達到25萬億元左右。大型保險集團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穩步提高,中小型保險公司實現差異化、特色化發展,保險市場體系豐富多元。
而4.5萬億元的保費收入和25萬億元的總資產目標相對于2015年的數字幾乎又是翻了一番。
發揮保險資金支持經濟建設作用
自從2012年保險資金運用范圍逐步放開以來,保險資金的投資深度、廣度有了極大的提升。而無論從最近對中短存續期產品不斷趨緊的監管政策還是保監會反復強調的“保險姓保”來看,都可以看出監管層防范保險資金成為股東“提款機”,鼓勵長期資金以各種形式支持實體經濟建設的決心。這一決心在對未來五年保險業的規劃中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
《綱要》中載明,保監會積極支持保險資金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和經濟轉型升級(愛基,凈值,資訊)。鼓勵保險資金以多種方式支持重大基礎設施、棚戶區改造、城鎮化建設等國家重大項目和民生工程。支持保險資金以債權、股權、股債結合等方式向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愛基,凈值,資訊)、現代制造業、現代農業等提供長期穩定資金。同時支持符合資質的保險機構開展境外投資業務,推動全球化資產配置達到新水平。
另外,進一步發揮保險公司機構投資者作用,為股票市場、債券市場長期穩定發展提供有力支持。鼓勵設立不動產、基礎設施、養老等專業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允許專業保險資產管理機構設立夾層基金、并購基金、不動產基金等。探索保險資金開展抵押貸款,支持保險資金參與資產證券化業務。
同時,《綱要》中表明將建立保險資產交易機制,推動保險資產集中登記交易平臺建設。積極培育保險資產交易市場。值得注意的是,國內首個國家級保險要素市場——上海保險交易所在6月正式開業,這或許也將成為保險資產交易的重要載體。
而對于市場關注的保險資金運用風險,保監會在《綱要》中表示將在“十三五”期間積極構建現代化多層次的保險資金運用監管體系。完善承保業務和投資業務匹配管理,促進保險資產負債管理由軟約束向硬約束轉變,實現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的統一。強化保險資金運用事中事后監管,加強信息披露、關聯交易、內部控制和資產托管等方面的監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