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科技或令150萬個就業崗位面臨威脅
- 發布時間 2017.09.14
- 來源
關鍵詞
“科技+保險”正在從玩概念向落地應用過渡,而科技給保險行業帶來的影響也才真正開始。
今年以來,險企和互聯網巨頭紛紛展示其科技實力,或應用區塊鏈技術,或推出AI產品,并向行業開放相關平臺。經過時間的沉淀,保險科技已經從描述概念發展到逐步落地,而隨著實際應用的推廣,保險科技的發展必將再提速,未來或將改變整個行業格局,低技術含量的人工崗位可能被取代,還有更多難以預測的變化或將出現。
中國太平洋保險(601601,股吧)近日推出的“阿爾法保險”智能保險顧問賺足了業界人士的眼球。事實上,“阿爾法保險”并非首個保險智能機器人,信美相互有機器人精算師“阿信”,螞蟻金服的智能保險顧問“智小保”已經能與個人進行問答對話……一時間,保險領域的智能機器人頻繁進入人們的眼簾。
同樣,中國平安(601318,股吧)近日推出的“智能閃賠”服務同樣具有AI基因,其對圖片的智能識別精度高達90%以上,同時還可以秒級完成維修方案及定價。
在區塊鏈的應用方面,去年陽光保險與布比區塊鏈合作,推出“區塊鏈+航空意外險卡單”,進行了將主流金融資產放在區塊鏈上流通的嘗試;今年,其在向九寨溝地震災區贈送專屬保險時也使用了區塊鏈技術進行發放,既方便又可快速生效。
此外,安華農險與數貝荷包合作,運用區塊鏈技術推出了“惠旅行”短期意外險產品。類似案例還有不少,區塊鏈技術在保險業的落地應用項目不斷增加。
AI技術在保險業的覆蓋面一步步擴大,區塊鏈技術也逐步走出試驗田開始拓寬應用面,一場科技帶來的大改變正在醞釀當中。科技將給保險業帶來怎樣的改變?對此,保險界既有期盼,也有擔心。一個普遍的觀點是,首先可能受到沖擊的將是簡單崗位的員工,他們或將被機器所取代,同時,行業成本可能大幅降低。不過,目前所能預見的變化或許只是冰山一角。
瑞銀財富日前發布報告指出,從中期來看,保險科技可能令約150萬個就業崗位面臨威脅,主要在運營和行政支持部門。“例如在車險理賠端,隨著AI技術的應用,普通崗位的理賠人員可能被取代,而那些掌握高技術的人才會更吃香。”一位分析人士表示。科技取代人工之后,保險公司可能節約大量成本。瑞銀的報告指出,到2025年,保險科技可能為亞洲保險行業每年節省約3000億美元的成本。在市場競爭下,保險公司將會把省下來的大部分成本回饋給消費者,但預期亞洲保險公司的總體利潤每年仍將增長約550億美元。
互聯網保險平臺海綿保相關負責人表示,大數據的積累、分析,人工智能的應用、機器算法做到產品迭代等科技的應用,能更好洞察用戶需求和把控風險情況,進而對保險產品進行精準設計和定價,并有助于推進核保精算運作;區塊鏈正運用于信息管理,將多種渠道的客戶信息進行整合,統一管理客戶賬戶,有助于實現數據共享;人工智能逐漸應用于客戶投保、承保、核保、核賠、理賠、客服等業務流程環節,使核賠理賠服務便捷快速透明,極大避免了人為干預,降低了成本,提升了營運服務效率。
“科技+保險”的落地項目不斷增多是例證之一。同時,普華永道近日發布的調查報告也顯示,去年僅有17%的保險業受訪者將區塊鏈視為重要的創新趨勢,而今年,近半數受訪者已經開始在公司內部探索應用該技術,或正在參與和區塊鏈相關的方案制定過程。該報告指出,保險公司正積極擁抱保險科技帶來的機遇,有52%的受訪者將應對顛覆作為其戰略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