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推進銀行保險有序利用期貨市場進行資產配置
- 發布時間 2017.06.19
- 來源
關鍵詞
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17日在2017青島·中國財富論壇上表示,未來將進一步發展我國大宗商品市場,更好滿足財富管理需求。支持財富管理機構配置大宗商品資產,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研究推進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等其他金融機構有序利用期貨市場進行資產配置。我國要繼續培育有市場認可度和權威性的國內商品指數,大力發展以國內商品指數為標的的商品指數基金、商品指數ETF等投資產品,拓寬財富管理的資產配置渠道。
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居民家庭財富規模日益增長。如何合理配置和有效管理,既關系到居民家庭財產安全,又關乎我國經濟金融的穩定和健康發展,甚至關系到國際金融市場的波動,意義十分重大。
方星海表示,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大宗商品期貨市場已經具備為財富管理配置資產的基本條件。
我國大宗商品期貨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初步具備大類資產配置所需的市場容量。大宗商品期貨市場在經歷了多年的法制化、規范化發展進程后,目前市場主要參與力量已經開始朝機構化、專業化方向發展,越來越多產業客戶開始通過大宗商品期貨市場進行風險管理。
同時,國內大宗商品期貨價格的風險回報特點使其具備大類資產配置的價值。大類資產基于不同的風險、回報和流動性特點,可以分為現金、債券、股票、大宗商品和房地產五大類。由于資本項目可兌換還沒有完全實現等原因,我國金融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的聯動性還不高。在這五類資產中,對于中國投資者而言,只有大宗商品具有更廣泛的全球定價的特點,這就決定了其與國內其他大類資產具有天然的低相關性。
值得關注的是,以大宗商品為基礎資產的金融產品占整體資管產品的比重還很低。從國內機構發布的金融產品來看,以大宗商品為基礎資產的可投資資產管理產品很少,限制了居民資產配置商品的渠道。
大宗商品是產業經濟不可或缺的原料,對于中國這樣一個制造業和國際貿易大國,投資一定比例的大宗商品資產有助于把握對戰略資源的控制權,即使在國際形勢發生不利變化的情況下,也能確保戰略資源的安全供給。目前我國戰略資源儲備主要依賴政府資金支出,更多地引導民間財富管理資金進入大宗商品市場,可以起到“藏戰略儲備于民”的作用,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
方星海表示,要進一步發展我國大宗商品市場,更好滿足財富管理需求。進一步推動國內大宗商品期貨市場的改革創新,促進財富管理行業和大宗商品市場的協同發展,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第一,支持財富管理機構配置大宗商品資產,提升財富管理水平。我國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已經開發出一些場外商品期權、遠期等衍生工具,但整體規模較小,難以滿足財富管理機構風險管理的需求。要提高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的綜合競爭力,穩妥發展場外衍生品市場,推動財富管理配置從標準化向個性化、多樣化發展。
目前,商業銀行、保險公司、養老基金等參與期貨市場還有一些政策限制。要繼續積極與有關部門研究推動取消有關政策限制,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研究推進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等其他金融機構有序利用期貨市場進行資產配置。
第二,繼續完善期貨品種體系建設,滿足財富管理的多元化需求。我國現有上市期貨期權品種已達到54個,基本覆蓋了農產品(000061 公告, 行情, 點評, 財報, 圈子)、金屬、能源、化工、金融等國民經濟主要領域,但一些戰略性資源品種和商品指數等領域發展還有空白。要做好原油期貨上市工作,持續開展天然氣等期貨品種的研究。在豆粕、白糖期權平穩運行的前提下,逐步擴大商品期權品種。
配置商品指數比配置一籃子商品的財務成本低,國際上機構投資者主要通過投資商品期貨指數來進行資產配置。我國要繼續培育有市場認可度和權威性的國內商品指數,大力發展以國內商品指數為標的的商品指數基金、商品指數ETF等投資產品,拓寬財富管理的資產配置渠道。
第三,加快推進期貨市場對外開放,實現財富管理的全球化布局。國內期貨市場部分合約的交易量在全球排名靠前,但尚未能掌握國際定價權。加快我國期貨市場對外開放,鼓勵全球財富管理機構將其納入配置范圍,有利于提升國內期貨市場的國際影響力。我們將從國際化程度較高的原油、鐵礦石等品種開始,逐步引入境外投資者利用國內商品期貨市場進行資產配置。提高交割效率,支持期貨交易所在境外設立交割倉庫和辦事處,推動完善“保稅交割”的相關政策。逐步推動國內大宗商品期貨價格成為亞太甚至全球的基準價格,形成公開透明的“中國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