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現金流出持續承壓 重拳嚴管“壞孩子”
- 發布時間 2017.04.12
- 來源
關鍵詞
防風險成險企今年首要任務。4月11日,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在召開的償付能力監管工作培訓班上通報了中央對保監會黨委書記、主席項俊波涉嫌嚴重違紀進行組織審查的決定,并指出全行業要深刻認識當前保險業存在的“償付能力不足”、“流動性”、“公司管控不到位”、“外部傳遞”幾大突出風險。
嚴防四大風險
在4月11日召開的償付能力監管工作培訓班上,陳文輝多次提及風險防范,“行業的整體風險管理能力還有待提高,個別公司治理失效、管控無力,極易成為風險爆發點。此外,還有外部傳遞的風險,當前國際經濟政治形勢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我國處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時期,利率匯率、股票市場、房地產市場等外部因素的變化,都可能誘發保險業風險”。
對于保險公司急劇上升的流動性風險,陳文輝指出,保險業處于退保和滿期給付高峰期,將持續面臨較大的現金流出壓力,少數經營激進的公司存在較大的流動性風險隱患。今年應對流動性風險成為人身險領域今年的重頭戲。某大型保險公司精算負責人分析認為,在低利率環境和“資產荒”的背景下,保險業資產端和負債端的矛盾仍然突出,部分中小保險公司的短期流動性風險需要引起高度關注。而現金流管理綜合反映了保險公司的管理能力,壽險公司應加強現金流管控風險。如果現金流管理能力強,即使面臨較高的退保和給付支出,公司仍然可以通過增加長期保單銷售收入、合理安排資產變現、控制開支等方式應對流動性風險。
目前,各險企正在通過增加注冊資本金、大力發展長期儲蓄型及風險保障型業務、發行資本補充債應對流動性壓力。一位保險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大多數保險公司都在積極轉型,控制萬能產品銷售的同時增加傳統保障型產品的銷售。積極拓展網絡銷售,依靠意外險和理財產品的銷售迅速擴大保費規模,積累客戶資源”。
重拳嚴管“壞孩子”
去年以來,個別保險機構的“非理性舉牌”、“與一致行動人非友好投資”、“跨境跨領域大額投資和并購”、“激進經營和激進投資”、“產品多層嵌套和監管套利”等問題嚴重影響了保險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究其原因,陳文輝認為,根源是個別機構缺乏對金融規律、保險規律和保險資金運用規律的正確認識;其次則是公司治理缺陷,個別機構公司治理形同虛設,缺乏對大股東的有效制衡,職業經理人履職不到位;此外,還有行業競爭壓力和低利率環境等外部因素,個別中小保險公司急功近利,貪快求全,片面追求規模和利潤。而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監管制度、交易規則等不健全,也為其提供了可乘之機。
面對保險市場不斷出現的問題和風險,保監會去年以來就對“償二代”數據真實性開展大檢查,將市場反映問題較多的重點公司以及投資和經營激進、增資頻繁且金額較大的公司列為檢查重點。
對此,陳文輝就指出:“如果保險公司增資的資本不是股東的真金白銀,而是利用保險公司自身的資金,通過復雜的金融產品和資產管理計劃等途徑進行自我注資、虛假增資,那么償付能力監管體系可能就成為保險行業的馬奇諾防線,被繞過去。”
“償二代”二期工程啟動
據陳文輝透露,保監會將啟動“償二代”二期工程,完善監管體系,健全監管機制,發揮監管合力,積極穩妥處置潛在風險點,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和區域性風險的底線,促進保險業平穩健康發展。
據了解,保監會去年6月發布2016年保險公司SARMRA評估方案。按照方案,保監會組織36家保監局對所有保險公司開展了SARMRA監管評估,引入了風險綜合評級,然后結合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指標,按得分高低分為A、B、C、D四類評級。
根據保監會下發的《關于2016年償二代償付能力風險管理能力評估結果》,2016年共72家壽險公司納入償二代償付能力風險管理能力評估范圍,平均得分為76.35分。而產險公司2016年平均得分為70.72分,再保險公司平均得分最高,為81.91分。
對于重點公司,陳文輝還曾表示,下決心處置潛在風險點,要密切跟進非壽險投資型業務滿期給付情況,督促保險公司加強資金調配,確保按時足額給付到位,切實維護好消費者權益。
“2017年及今后一段時期,保險資金運用監管工作將牢牢把握"保險業姓保、保監會姓監"的定位,扎實推進保險業防控風險、服務大局、改革發展三大戰略,切實把"防范風險和強化監管"作為重中之重,堅決處置存在的風險隱患、撤銷不符合條件的投資能力備案、處罰違規機構、問責投資責任人,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陳文輝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