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理財產品收益率分化加劇
- 發布時間 2017.01.12
- 來源
關鍵詞
保險理財產品在2017年轉入“低調期”。分析人士表示,一方面,保險理財產品收益率整體出現降溫,且不同公司分化加劇,產品收益率在3%到6%區間浮動;另一方面,沖擊“開門紅”之后的保險公司可能會更注重產品結構調整和銷售管理,下一步的產品收益率走勢有待觀察。 保險理財“悶聲發財” 在經歷萬能險整頓及保險產品結構調整后,保險理財在財富管理領域的風頭似乎暫時進入“低調期”,一些網絡渠道也不再像以往那樣以保險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為推廣噱頭,甚至將保險理財產品做下架處理。 實際上,在理財領域比拼中,保險理財產品仍占有一席之地。相比銀行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回暖情況,保險理財產品收益率只是維持相對穩定,并不再以預期年化收益率作為重點加以突出。分析人士認為,銀行有集納資金的考量,而保險傳統的“開門紅”更是成為大舉吸納保費的契機,雖今年保險理財市場相對冷清,但仍可有大筆保費進賬。 進入2017年,理財產品市場收益率出現上行,但保險產品收益率變化不大。多家銀行網點信息顯示,僅有部分通過銀保渠道銷售的保險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仍保持在5%以上,互聯網渠道保險理財產品相對稀缺。 業內人士表示,保險理財產品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保險公司快速實現業績目標,以爭取市場先機。同時,在與銀行理財等產品競爭中,如果一味地為沖業績而有意或無意忽略保險產品本來屬性,不僅無助于長期聲譽管理,而且還不利于獲得優勢。 保險公司在2017年沖擊“開門紅”的行動如期而至,但較往年明顯表現低調。有保險公司人士表示,在監管反復強調風險的背景下,保險公司已進行一定范圍內產品結構優化調整,以適應監管要求,防范負債端風險。出于謹慎考慮,今年的“開門紅”做得多說得少,主要是以達成基本業績要求為目標。 更注重結構調整和銷售管理 某知名互聯網理財平臺信息顯示,保險理財產品投資范圍廣,除貨幣類資產外,也可投資央行票據、銀行定期存款、國債、協議存款、債券等多種符合產品發行方監管規定的資產,投資風險將由投保人承擔。所銷售的保險產品投資期限豐富、取出靈活,投資標的相對穩健,預期收益穩定。目前,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平、光大永明人壽等公司在這個平臺已銷售多款理財類產品。 分析人士表示,一方面,保險理財產品收益率整體出現降溫,且不同公司分化加劇,產品收益率在3%到6%區間浮動;另一方面,沖擊“開門紅”之后的保險公司可能會更注重產品結構調整和銷售管理,下一步的產品收益率走勢有待觀察。 業內人士表示,保險理財產品的風險并未被投保人充分重視。消費者在選擇理財產品時,應充分意識到保險理財收益率具有不確定性,最終未必能保證兌現,具體投資收益要與資本市場、保險公司經營狀況等多重因素相結合考慮。對于“預期年化收益率”、“最低保證年化收益率”、“歷史年化收益率”等概念,投保人需提前了解,在明確各自所指范圍后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 保監會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局提醒廣大金融消費者,在辦理相關業務時注意防范風險。一要提高警惕,向銷售人員詳細了解欲購買產品的性質,區分清楚該產品到底是銀行存款還是保險;二要合理評估自身需求,根據家庭實際情況和財務狀況選擇合適的理財方式或保障需求;三要認真閱讀合同,仔細研讀保險合同條款,尤其注意保單封面的風險提示語和保險金額、保障責任、責任免除等部分,做到心中有數。消費者如在銀行誤購買一年期以上保險產品,可在“猶豫期”內主動申請退保,或在“猶豫期”內致電客服人員,詢問是否可以在反悔時提出退保?!蔼q豫期”為投保人簽訂保險合同15個自然日。 |
|
相關新聞
今日頭條等流量巨頭開賣保險;37家P2P平臺注冊資本增至5億以上
2019.08.16
保險資管業穩健運行 多舉措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2019.08.16
銀行系保險公司轉型路漫漫 銀保渠道代銷占比居高不下
2018.06.21
前4個月結構優化明顯 保險業加快轉向高質量發展
2018.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