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余上市公司歷險記:化工企業變身保險股 劉益謙玩轉國華人壽
- 發布時間 2016.12.20
- 來源 時代周報
關鍵詞
曾經的出租車司機、百貨商店老板劉益謙,在進入股市淘金26年之后,已轉變為集保險、證券、投資于一身的金融大佬。
時代周報記者 劉丁 發自廣州
監管層對險資的棒喝,并未讓上市公司停下進軍保險業的腳步。
12月15日晚,拓維信息(002261,股吧)(002261)、永清環保(300187,股吧)(300187)、華測檢測(300012,股吧)(300012)、萊美藥業(300006,股吧)(300006)、電廣傳媒(000917,股吧)(000917)同時公告稱,擬與西藏愛爾醫療投資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萊美藥業愛爾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對于搶灘保險的原因,幾家上市公司不約而同提到,要抓住國家大力支持保險發展的機遇。
說及把握保險機遇,不能不提到劉益謙。
極富戲劇性的是,2013-2014年間,劉益謙的天茂集團(000627,股吧)差點把國華人壽賣掉之際,恰逢促進保險業發展政策出臺,劉益謙不但果斷剎車,反而大筆置入國華人壽股權,達到51%的比例,使國華人壽成為其金融版圖的重要一環。
隨后,國華人壽通過定增及二級市場買入,全面出擊。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華人壽股票組34只股票總市值超過180億元。而1年多前,天茂集團還僅僅是個市值100多億元,尋求轉型的化工企業。
曾經的出租車司機、百貨商店老板劉益謙,在進入股市淘金26年之后,已轉變為集保險、證券、投資于一身的金融大佬。
或許是劉益謙玩轉國華人壽在前,據時代周報記者不完全統計,自2016年初以來,已有60余家A股上市公司宣布要籌備設立保險公司。
天茂進軍保險樣本
國華人壽創辦于2007年,法人代表劉益謙是著名的股票投資者。2000年初,劉益謙成立上海新理益投資,2001年到2003年前后,新理益投資以1.4億元買入“百科藥業”,并把持股從3200萬股增加到1.7億股,持股比例達到20%,替代國有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后來“百科藥業”改名為天茂集團。
國華人壽成立時,天茂集團也是發起人并持有國華人壽19.99%的股權。但是,國華人壽經營5年之后,天茂集團卻在2012年把股權部分賣了出去,持股比例在2012年降低為13%,2013年增資糾紛發生時,已降低到7.14%。
時代周報記者梳理發現,國華人壽那段時間經營業績不佳,2013年收入35億元左右,但虧損2億元。2013年2月,國華人壽參與包鋼股份(600010,股吧)定增,以每股3.8元的價格,買入了1.8億股左右,支付了7億元左右的資金。但此后包鋼股份的股價不斷下跌,到2014年1月份解禁時,跌幅已超過30%,到2014年7月初,已跌去一半,意味著7億元僅剩下3.5億元。
經營壓力下,國華人壽需要進行增資,但2013年11月,天茂集團董事會宣布不參與此次增資,公司資料中說“強化主營業務,嚴格避免其他非主營業務的投入”。出乎意料的是,在2013年12月份的股東大會中,議案卻遭到股東投票否決。最終,董事會還是決定對國華人壽進行增資。
2014年5月前后,天茂集團把國華人壽股權拿到湖北荊門產權交易公司公開掛牌轉讓,6月,天茂集團與上海博永倫科技有限公司達成協議,作價2.5億元將股權轉讓,此交易獲得天茂集團董事會和股東大會的支持,買家也支付了5070萬元的定金。
但2014年11月20日,天茂集團卻出乎意料宣布終止此次交易,買方支付的定金、違約賠償等責任,全部由劉益謙的新理益集團承擔。
根據公告的解釋,之所以有這樣的轉變,原因是“宏觀政策發生轉變,2014年8月13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將促進保險公司業務拓展,帶動大量資金進入保險行業”。
另一方面,國華人壽參與定增的包鋼股份股價在6月底創出歷史新低之后,強勁反彈,到8月份價格就已恢復到2013年2月定增時的水平,到11月份,漲幅已達到一倍。2014年前三個季度,國華人壽的收入增長到42億元左右,凈利潤3.77億元,扭虧為盈。
牛市已經啟動,浸淫股市26年的劉益謙不可能沒注意到。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實際上,早在2014年10月20日,天茂集團就已停牌,劉益謙那時候就開始醞釀大計劃。果然,2015年1月,天茂集團發布定增收購資產的方案,天茂集團向劉益謙、王薇(劉益謙妻子)、新理益集團發行股份募集資金,股票發行價格是3.39元,募集資金98億元左右,完成后,劉益謙及妻子和新理益集團對天茂集團的總計持股比例從此前的24%左右上升到75%。
“75%是絕對安全的控股,相比起來,許多上市公司大意失荊州,在股災及2016年的舉牌潮之前,沒能及時收集股權,導致后來被‘強盜’鉆了空子。”深圳前海奶牛投資金融研究所負責人陳先生對時代周報記者分析說。劉益謙以3.39元定增價買到的天茂集團股票,借著注入國華人壽的利好消息在牛市中狂飆到17.29元,目前股價為8元左右。
同時,天茂集團用募集到的部分資金從賣家手中購置國華人壽的股權,總計買入43.86%,使得持股比例最終達到51%。劉益謙也通過天茂集團同步實現了對國華人壽的絕對控制。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保監會的規定,此前禁止單一股東對保險公司持股比例過高。2004年保監會發布《保險公司管理規定》,指出這個比例不能超過20%,2010年及2012年的相關文件中又再次重申。但在2013年保監會發布的《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第四條有關問題的通知中,首次指出持股比例可放寬至不得超過51%。劉益謙在國華人壽的持股自2007年成立后從未超過20%,卻在2014年開始醞釀增持到51%,與此政策不無關系。
玩轉資本市場
2015年7月7-8日前后,正是股災最慘烈的時刻,許多股票都已連續跌停一周,且每天一開盤就是死死打到跌停板上。
7月8日午后,國農科技(000004,股吧)的股價突然從跌停價格反彈,最高從跌停反彈,到上漲5.71%。據當天收盤的公告,國華人壽通過集中競價,一舉買入國農科技5%的股票,此前一天,國華人壽用同樣的辦法買入有研新材(600206,股吧)7.5%的股票。
此前,國華人壽的投資規律是參與定增,幾乎從未直接在二級市場交易股票。但是,在2015年股災及之后的階段,國華人壽接連從二級市場買入新世界、華鑫股份(600621,股吧)、天宸股份(600620,股吧)、市北高新(600604,股吧)等股票。
除此之外,在2015年股災之后,國華人壽還通過定增,買入了中國鐵建(601186,股吧)、云鋁股份(000807,股吧)、三泰控股(002312,股吧)、大北農(002385,股吧)等眾多公司的股票。
時代周報記者觀察到,截至2016年12月,國華人壽的股票組中總計有34只股票(僅統計國華人壽被列為前十大股東的股票),其中僅有天海投資(600751,股吧)、西藏城投(600773,股吧)、天通股份(600330,股吧)等是在股災之前參與的定增,而在股災之后,劉益謙控制的國華人壽直接從二級市場買入6只股票,通過定增買入了超過10只股票,2016年依然繼續買入7只左右的股票。
天辰股份的十大股東變動中,2015年7月15日,國華人壽持股比例為5%,8月4日變為10%,8月26日就變為15%。華鑫股份也是類似,2015年8月17日,國華人壽持股比例為5%,8月28日,持股比例上升到10%。新世界8月12日在國華人壽持股比例為5%,8月20日就增長到10%。
股票組中,市北高新、國農科技、馳宏鋅鍺(600497,股吧)、天宸股份漲幅較多,浮盈顯著。市北高新是國華人壽在2015年8月20日前后買入,當時買入1000萬股左右,均價約為12元,此后,由于市北高新地產業務爆發,業績大幅增長,使得股價突破牛市時期高點,一度上漲到42元,目前維持在20元左右,國華人壽減持了450萬股左右。
天宸股份則是國華人壽在2015年7月15日前后買入,經過不斷增持,目前持股比例已經達到20%,國華人壽也因此被上交所詢問是否要通過增持獲得實際控制權,股價也由股災期間的最低6.10元,上漲到超過20元,目前維持在16元左右。國農科技股價則由股災期間的25元上漲到目前的44元左右。
股票組中其他大部分股票則表現不佳。其中山東鋼鐵(600022,股吧)、東湖高新(600133,股吧)、有研新材、廣匯汽車(600297,股吧)等股票明顯被套。
“劉益謙買的華鑫股份重組了華鑫證券,但其背后大股東是上海市國資委,劉益謙應該不會想要搶奪控制權;國農科技則是被劉益謙和中科匯通破門而入,大股東受到牽制,曾想通過定增擴大股權占比,但被劉益謙和中科匯通否決了;天宸股份是劉益謙股票組中買入比例最大的,現在達到20%,也是未來最有可能搶奪控制權的。”深圳前海奶牛投資金融研究所負責人陳先生對時代周報記者分析說。
2016年11月23日,新理益集團取得長江證券(000783,股吧)12.62%的股權完成過戶,加上國華人壽持有的4.28%,劉益謙控制了長江證券16.9%的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幾乎在同一時間,天茂集團宣布,國華人壽將于新理益集團共同出資成立資產管理公司。最新的一筆控制安盛天平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交易也在證監會審批過程中。
跟進者的風險
與天茂集團類似,2016年12月,中天城投(000540,股吧)經過多輪買入,終于取得中融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51%的股份,成為實際控制人。
而中融人壽此前買入的股票大多被套,股票組中的交易以次新股居多,且都是2015年年底之前買入,無一超過5%的持股比例。
據時代周報記者不完全統計,進入11月以來,已有超過10家上市公司發布投資或者增資保險公司的公告。
11月21日晚,海印股份(000861,股吧)、金發科技(600143,股吧)同時公告表示,擬與廣州市香雪制藥(300147,股吧)和廣州立白企業集團、廣東圣豐集團、廣州華新集團等6家公司共同發起設立花城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花城人壽注冊資本人民幣10億元,海印股份擬投資2億元、金發科技擬投資1.6億元,持股比例分別為20%、16%。
12月4日晚,美都能源(600175,股吧)發布重大資產購買報告書稱,其擬參與中國信達資產轉讓信達財產保險股份的競買,受讓的總股數為12.3億股。依據有關法律和規定,標的資產掛牌底價為1.99元/股,合計金額不低于24.5億元。
12月5日晚,中化巖土(002542,股吧)公告稱,公司計劃出資1.8億元,參與發起設立九信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九信人壽擬定注冊資本10億元,公司占比18%。
另一方面,隨著險資在資本市場越來越任性,監管層的整治力度也在不斷加碼,其中一項是考慮調整保險資金投資股市的比例。
2007年,保監會將保險資金直接投資A股的比例由5%提高到10%,權益類投資的上限為20%;2014年,保監會將保險資金權益類投資的上限提高到30%;2015年股災最慘烈的7月8日,保監會進一步將這個上限提高到40%。
據粗略估算,國內保險公司可用于投資的資金規模為10萬億元左右,權益類資產投資40%的上限,意味著可投資4萬億元到股市、股權等權益類市場上。
2016年12月,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對媒體說,“保監會打算將權益類投資上限從40%下調至30%”,并考慮將保險公司單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從51%下調至三分之一下。
上市公司掀起的保險浪潮正被監管層密切關注。劉益謙和國華人壽此次將如何選擇?60余家上市公司又將何去何從?電廣傳媒在12月15日公告中作出了風險提示:“由于愛爾健康保險的籌建、設立事項均需經中國保監會批準,客觀上存在不被批準的可能性,因此本次投資的實施存在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