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一條適應保險行業發展需要的協會之路
- 發布時間 2016.11.28
- 來源 中國保險報
關鍵詞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第一次提出“努力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組織發展之路”這一重大命題,這為我們加強社會組織建設、發揮社會組織作用指明了方向。保險行業協會作為保險業自律性社團組織,在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維護行業合法權益、樹立行業良好形象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此,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意見》,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努力走出一條適應行業發展需要的協會之路。
走出一條適應行業發展需要的協會之路,就要深刻認識協會在保險業建設中的重要地位。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大力發展社會組織,激發社會組織活力”。這給各種社會組織提供了施展才華的舞臺,而各級政府轉變職能,簡政放權,又把各種社會組織推向了社會服務的最前沿。隨著協會、商會和政府機構脫鉤步伐的加快,具有社會組織屬性的保險行業協會,怎樣才能契合市場經濟的現實需要?這是我們必須正視的問題。
多年來的實踐證明,保險行業協會是居于政府與企業中間的橋梁紐帶,擔負著政府決策、咨詢、維護行業權益的責任,也是行業內的“服務員”。在實際工作中,他們依法開展自律,加強行業維權,提升服務質量,完善交流平臺,構建宣傳格局,加強自身建設,滿足了保險業發展的需要,實現了有作為、有地位、有影響。尤其是在當今,行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日益復雜多變,矛盾和挑戰不斷增多,行業發展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他們主動融入,積極作為,努力使協會成為監管部門的好助手,保險公司的好幫手。他們善于把監管部門的原則要求細化、量化,變成各保險機構的行為規范,善于把保監會、保監局的指示、決策同行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變成各會員單位的自覺行動。他們認真履責,勇于擔當,努力做到在規范自律上有新思路,在依法維權上有新成果,在強化服務上有新提升,在增進交流上有新突破,在加強宣傳上有新格局,為推動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做出了應有貢獻。這些年來,青海省保險行業協會緊密結合行業實際,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在助推行業發展,服務經濟社會中做出了突出貢獻。2014年,被評為全省唯一一家5A級社團組織;2015年,被評為全國先進社會組織。
走出一條適應行業發展需要的協會之路,就要努力提高協會的實力和凝聚力。
“抓服務、嚴監管、防風險、促發展”,這一新的工作思路,使監管部門的職能從重視保險公司發展向重視保險消費者轉變。
以保護保險消費者利益為目的,以防范化解保險風險為重點的工作定位,使保險行業協會輔助管理的責任越來越重,作用也越來越大。它要求協會必須主動適應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使協會的發展從自身意愿向國家意志轉變;必須主動適應監管部門簡政放權的需要,使協會的職能從輔助監管向一線定位轉變;必須主動適應市場發展的新情況,使協會從滯后行業向引領行業轉變;必須主動適應自身發展新要求,使協會從簡單的上傳下達向主動擔當轉變。
為此,必須努力改進工作作風和工作方法。要不斷研究經濟新常態形勢下保險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經常思考一下:面對日益復雜的形勢,我們有沒有超前意識,有哪些科學方法,有什么殺手锏,我們該如何應對嚴峻的挑戰?從而在指導思想、工作作風、工作方法上不斷改進、不斷修正、不斷完善,努力適應新形勢、新情況,使協會的各項工作始終走在保險業發展的前面,引領保險業守信用、擔風險、重服務、合規范,充分發揮保險業社會“穩定器”和經濟“助推器”的作用。
提高協會的實力和凝聚力,要把黨的建設放在首位。協會是黨聯系和服務群眾的重要載體,加強黨的建設是提高協會實力的根本保證。因此,要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用共同愿景凝神聚力,用實際行動溫暖人心。同時,要切實加強協會誠信自律建設,通過建立行業自律聯盟,發布公益倡導,制定活動準則,實行聲譽評價等形式,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凈化,自我提高。
走出一條適應行業發展需要的協會之路,就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工作模式。
走出一條適應行業發展需要的協會之路,就要堅持改革創新。創新是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的不竭動力,是協會生存和壯大的必經之路。在經濟新常態的形勢下,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突出,“轉方式,調結構”已成為行業共識,我們要服從服務于“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就必須在改革創新上下功夫。
要在工作思路上有所創新。“企業內控、行業自律、政府監管、社會監督”四位一體的保險監管體系,使行業協會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行業規模不斷發展壯大,行業訴求呈現多樣化,行業內部利益的沖突急劇增加的情況下,行業協會的作用更加凸顯。為此,必須創新工作思路,改變過去那種被動應付,充當“消防員”的現狀,主動融入,積極履責,為行業發展鋪路搭橋。保險進農村是每年的工作慣例,但只滿足于拉上橫幅,擺上展板,發放傳單,搞搞宣傳遠遠不夠。今年“7·8”全國保險公眾宣傳日期間,我們與青海海東市樂都區政協積極商談,最終達成了創新精準扶貧形式的共識,樂都區政協又帶動聯點扶貧單位樂都區經貿局,兩家共同籌措一筆經費,為李家鄉馬圈村村民辦理小額人身保險。這一舉動既給農民辦了好事,又為保險公司增加了保費收入。
要在服務手段上有所創新。隨著經濟形勢的飛速發展,各種矛盾不斷顯現,保險公司的生態環境也在千變萬化,要實現精準服務,就要著眼新的情況,創新服務手段,為保險公司保駕護航。今年來,針對“營改增”工作推進中遇到的問題,青海省保險行業協會及時進行了調研和梳理,并將有關問題和操作建議向青海省國稅局作了反映,召開了“營改增”工作座談會,邀請省國稅局專業人士對青海省保險行業協會梳理的疑點難點問題做了認真解答,各保險公司還就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問題向專家做了咨詢。會議有問有答,參會人員各抒己見,最終形成了共識,達到了預期目的,為青海保險業順利實施“營改增”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