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布局“多版圖”探尋投資空間
- 發布時間 2016.10.10
- 來源 長江商報
關鍵詞
今年1-8月保險資金運用余額達12.74萬億,其他投資達4.43萬億,占比34.80%
迅速增長的保險資金,正面臨著旺盛的投資需求。
保監會新近發布數據顯示,今年1-8月保險資金運用余額達12.74萬億,其中銀行存款為2.25萬億元,占比17.68%;債券、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6.05萬億元,占比47.52%;其他投資4.43萬億元,占比34.80%。長江商報記者梳理同期數據發現,除銀行存款、債券、股票、基金投資外,2014年及2015年其他投資規模均遠少于2016年。
“資產荒下,投資需求加大,險企自主建設渠道和培養自身投資能力的需求很迫切。”10月8日,一大型保險公司資管人士接受長江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事實上,政策的放寬正刺激險資向更多渠道邁進。近日,國家發改委官網發布署名保監會的文章稱,鼓勵支持保險資金投資創業投資企業。
“真正參與創投等高風險投資的險資還較少,目前還在探索監管和風控體系下,投資更合適的資產、合適的項目。”一資深投資人士對長江商報記者稱。
資產荒下險資運用余額激增至12.74萬億
股市和債市的低迷,正使得保險資金面臨投資承壓,而資金余額的迅速增長,讓險資投資壓力更為明顯。
保監會數據顯示,今年1-8月保險資金運用余額達12.74萬億,較年初增長13.85%。而在2015年,1-8月保險資金運用余額為10.19萬億,2014年1-8月保險資金運用余額為8.59萬億。
長江商報記者分析險資運用構成比例發現,相比前兩年,2016年險資在銀行存款和債券上的比例分配正在下降,在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的比例略有升高,而在其他投資方面力度加大趨勢明顯。
數據顯示,2014年1-8月其他投資為1.78萬億,占比20.74%;2015年1-8月其他投資為2.77萬億,占比27.22%;2016年1-8月其他投資為4.43萬億元,占比達34.80%。相比2015年同期,其他投資體量上增長1.66萬億,增速達59.82%。
有保險業內人士告訴長江記者,保險資金運用是指險企在組織經濟補償過程中,將積聚的保險基金的暫時閑置部分,用于融資或投資,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而險資運用余額中的其他投資,包括股權、不動產及相關金融產品、類證券化金融產品等投資。
“恒大、安邦等一些民營資本進入的保險公司,在保費增長速度上和投資方式上更為開放,這也帶來了險資投資額度的快速增長。”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資人士表示。
從金融板塊延伸到實業版圖
8月29日,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斥資233億,收購花旗銀行股份持有的廣發銀行20%股份交易轉讓完成,中國人壽對廣發銀行的持股比例進一步提升至43.686%。9月20日,君康人壽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平臺披露公告,公司所屬非保險子公司哈爾濱君康春夏秋冬置業有限公司和上海豐泰置業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分別為持股80%和90%。這兩家非保險子公司均為房地產投資公司。同一時期,陽光保險舉牌上市公司伊利股份的熱浪還未散去。
從參控股銀行、信托、證券公司等金融板塊,到布局上市公司、地產,“財大氣粗”的險資正在資本市場拓展越來越廣闊的投資視角。
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止至2016年半年報,近百家險企共投資了612家上市公司,共持有728.38億股股權,其中中國人壽—個人分紅投資了118家。保險公司持股比例超過5%的A股上市公司達86家,保險公司持股比例超過1%的A股上市公司多達409家。
其中,前海人壽、華夏人壽、安邦保險、中融人壽等險企共舉牌A股超50家上市公司,投資領域已經擴展至各個行業。
除布局上市公司,保險公司正大量設立非保險子公司。有媒體對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披露的數據不完全統計發現,截至9月21日披露的數據顯示,19家險企共控股近205家非保險子公司。這些控股子公司不僅有主業與保險主業協同的養老產業、健康產業、后援中心等,亦有跨界業務包括地產、信息技術、投資管理、文化投資、電子商務等眾多領域。
“目前一些專業的保險資管公司,在替保險公司完成資產配置的同時也類似開展投行業務,增加盈利能力,也是資產荒下的一種變通方式。”上述資管人士對長江商報記者表示。
風控嚴格資產合適是關鍵
“總體來說傳統保險企業還比較保守。”一位長期從事股權投資的險企人士告訴長江商報記者,“險資屬于‘養命錢’,監管上也相對嚴格,投資方向上都有明確的約定,且回報上追求穩健。”
“在基礎設施債權和保監會規定的債券產品上,險資投資能力一流,”一大型保險公司資管人士對長江商報記者稱,資產荒下,險資投資要求較高,其他股權、不動產、證券化、私募股權等專業能力都有待提高。
“沒有合適的資產合適的項目,一般寧愿不投也不亂投。”上述資管人士對長江商報記者介紹,雖然新興保險公司相對速度回快一些,不過傳統險資投在風險投資例如創投方面的比重較少。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德云曾表示,在資產荒背景下,另類投資仍是配置重點。但另類投資產品交易結構復雜、風險隱蔽、融資主體信用下降等問題也應予以關注,要防范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
“與其他資本相比,保險資金規模大、期限長、資金成本相對低,但險資資管管理能力離投行能力還有差距,且也未形成投行的投資習慣和架構,因而更多是探索中尋求適合險資的資產。”上述資深投資人士對長江商報記者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