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參與滬港通 前景廣闊
- 發布時間 2016.09.12
- 來源 國證券報
關鍵詞
近日,保監會發布《關于保險資金參與滬港通試點的監管口徑》,標志著保險資金可參與滬港通試點業務。《監管口徑》明確保險機構直接開展滬港通股票投資應當具備股票投資能力,保險資產管理機構發起設立的組合類保險資產管理產品,可以投資港股通試點股票。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允許保險資金參與滬港通試點,進一步增加了保險資金參與香港股票市場的投資方式,有利于保險機構更為靈活地選擇投資標的,緩解資產配置壓力。
險資由此獲得的投資空間被業內外所看好。招商證券(600999,買入)分析師馬鯤鵬表示,由于經濟增速下滑,低利率環境下資產收益率下降,險企需要在全球范圍內尋找優質投資標的。保險公司過去境外投資均需通過QDII渠道,額度需要提前審批,在大蛋糕之下,各家保險公司提前切分份額,投資便利性一直是隱性制約。另外,由于QDII額度較為緊張,數家險資或已遭遇QDII額度瓶頸,轉而通過滬港通基金和架設通道等形式間接實現港股投資。
國信證券(002736,買入)分析師陳福認為,《監管口徑》可增大資產供給,優化險企資產配置。險企之前配置港股均需先獲得QDII額度審批,由于額度較為緊張,港股實際配置比例較低。本次政策突破QDII額度限制,險企可通過滬港通的形式參與港股投資。港股在估值、股息率等核心指標上相對A股更具優勢,所以政策對險企多元化資產配置具有實際影響。
華泰證券(601688,買入)分析師羅毅表示,今年以來,香港恒生指數上漲9.2%,恒生中國指數上漲3.6%,大部分在香港、A股市場同時上市的標的保持A/H股溢價。若險資能更便捷地參與H股市場,加強在低估值、高股息、A/H股溢價顯著標的的配置,險企則可以更低的成本獲得高股息。正因為配置高股息股票、高分紅基金,中國平安(601318,買入)上半年凈投資收益率逆勢上升。險資參與滬港通將進一步坐實這一權益配置理念,紓解低利率環境下險企的投資困局,提升收益率。
長期配置空間顯現
馬鯤鵬表示,當前內地險資的海外配置以香港資本市場與發達國家核心城市的不動產資產為主,預計增長的趨勢在中期內將持續。此前由于受到QDII額度等客觀因素約束,目前這方面的配置比例不到3%。按照海外配置占總資產的5%和10%分別假設測算,并假設港股投資占40%,對應將有分別400億美元和800億美元投資于港股,長期來看配置空間較大。
此外,償二代下的風險資本規定對港股賦予了較低風險因子,如果不考慮匯率風險,購買港股的資本占用較A股還要少一些,能夠進一步提高險資配置港股的積極性。而《監管口徑》明確了保險機構應當將投資港股通股票的賬面余額納入權益類資產計算,按保監會規定投資權益類資產的賬面余額合計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30%(A股藍籌可加到40%),目前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占比不到14%,從這個角度看,向上配置的空間較大。
羅毅認為,保險資金參與港股進行境外投資并非新設,此次參與港股通試點只是創新了投資方式,便捷了投資途徑,不會引起保險資金大量轉移。目前,大型險企皆已設立香港資產管理公司負責海外投資業務,早已進行海外布局。此次參與滬港通試點將使險企在開戶、傭金、匯兌上更加便利,與券商、基金的合作將更為緊密,是投資方式的多元化,對A股市場的資金影響有限。險企參與滬港通更便捷地參與港股市場,可更及時有效地布局香港市場,進一步提升投資收益率,政策對投資能力強的大型險企構成利好。
國信證券分析師陳福表示,受“資產荒”影響,以及保險資產配置結構優化空間的進一步壓縮(之前主要形式為降低銀行存款,同時提高非標資產配置占比),行業投資收益率面臨趨勢性下滑壓力。今年以來,保監會針對險企投資端壓力陸續出臺支持政策,本次以滬港通的形式支持險企優化資產配置,后續支持政策或持續跟進,預防利差損風險。
保監會近期發布的監管政策為保險資金參與滬港通業務提供了更大空間,后者的境外投資需求或受到進一步刺激。分析人士認為,新政策可紓解低利率環境下險企的投資困局。此次參與滬港通試點將使險企在開戶、傭金、匯兌上更加便利,與券商、基金的合作將更為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