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看保險:從《盜墓筆記》熱映想到的
- 發布時間 2016.08.17
- 來源
關鍵詞
暑期以來,奇幻冒險巨制《盜墓筆記》正在全國院線熱映,上映以來票房節節攀升,目前已經突破8億大關,為今年這個冷清的暑期檔注入一劑強心針,被業內稱為暑期檔的救市力作。不僅電影,以《盜墓筆記》《鬼吹燈》等小說引領的盜墓類小說風靡一時,吳邪、胡八一等盜墓主角在地下機關和神秘事件交織中,上演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奇遇記。雖然寫作者言之鑿鑿,人物惟妙惟肖,細節求真求細,讀者在看故事的時候往往身臨其境,但是似乎也沒有人將之當做真實。
不過,盜墓有風險,卻是不爭的事實。無論是在小說中,還是在現實中。
咸陽的古墓之多、之久舉世聞名,也是盜墓賊經常光顧的地方。今年1月13日凌晨,咸陽3名男子在果樹地里盜墓時,兩人因缺氧窒息身亡,另外一人向警方投案自首。據了解,咸陽市以前就發生過因盜墓造成人員死亡的悲劇。2013年6月15日晚,3名男子在秦都區雙照鎮北寺照村一處古墓偷盜,其中一名男子不慎被坍塌的盜洞掩埋身亡,兩名同伴自首。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其他地區,例如河北。在石家莊市平山縣王母村村西的一片耕地中,有一個面積約10平方米的深坑,在坑中約5米深的地方,有一座墓室的拱門,拱門上還雕刻著花紋。據當地村民介紹,2016年4月29日晚間,有幾名男子在這里盜墓時發生了意外。
不過,與盜墓人的意外相比,墓地的損失更為常見。
早在2008年,媒體上的一則報道顯示,俄羅斯人把一些著名的公墓如新圣母公墓,都稱作“露天雕塑博物館”。然而,這充滿詩意的靈魂歸宿地如今卻不得安生。俄羅斯墓地破壞行為正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僅在2007年,警方就對1500多起盜墓行為進行了立案調查。為挽回墓地損失,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向保險公司求助,由此催生了一種另類保險服務——墓地保險。
當地保險公司聲稱,盡管公司提供的墓地保險服務涵蓋了洪水和地震等天災,但客戶投保的主要目的還是防范墓地紀念物被人為損毀。她舉例說,有一位中年婦女來到公司,要求在最短時間內簽訂墓地保險合同,因為親人墳墓幾年來多次被不速之客“光顧”。盡管保險費率已高達5%,但來投保的客戶仍與日俱增。
類似情形也出現在其他保險公司。基本上,客戶在收到訂購的雕塑、雕像、墓碑之后會馬上投保,有的客戶甚至在親人下葬后從墓地直接打來電話要求投保。
不過,此項保險受到過西方社會的質疑,認為俄羅斯墓地保險是社會畸形現象。西方國家從未有這種保險服務,這種行為被認為是違背倫理道德的。
在國內,這些保險還沒有出現,但是已經有保險公司做起了墓地的生意,一方面推出生前契約保險產品;另一方面則在各地購買墓地,隨后將推出與墓地掛鉤的相關保險產品,說起來,真應了那句話:“天下沒有保險公司做不了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