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8月壽險業務“有升有降” 財險業務呈增長態勢
- 發布時間 2017.10.17
- 來源
關鍵詞
近日,保監會公布了今年1至8月份保險業統計數據。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原保險保費收入為27654.18億元,同比增長20.45%。其中,壽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20753.06億元,同比增長22.59%。
原保費收入排名前十位的壽險公司依次為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安邦人壽、太保壽險、人保壽險、泰康人壽、太平人壽、新華人壽、富德生命人壽和華夏人壽。
值得一提的是,位列原保費收入前十位的安邦人壽和華夏人壽原保費增速分別高達142.9%和93.7%,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兩家公司圍繞監管要求調整了業務結構,同時,去年同期原保費收入基數較低。在有數據可供對比的74家壽險公司中,有53家險企在今年前8個月實現原保費收入同比正增長。其中,14家險企的原保費收入更是實現成倍增長。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融人壽與安邦養老的增長速度分別達到1313963.6%和490524.8%。
幾家歡喜幾家愁。今年前8個月,有14家壽險公司的原保費收入呈現負增長。原保費收入下降幅度最大的是中法人壽,相比去年同期6354.41萬元的原保費收入,今年前8個月,中法人壽的原保費收入僅為18.06萬元,同比下降了99.7%。原保費收入下降速度緊隨其后的是和諧健康和華匯人壽,前8個月,上述兩家險企的原保費收入同比分別下降63.9%和60.9%。
在保監會強力引導保險業回歸保障本源的背景下,今年前8個月,壽險公司未計入保險合同核算的保戶投資款和獨立賬戶新增交費4490.28億元,同比下降54.94%。
在69家有數據可供對比的壽險公司中,有45家險企的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出現負增長,更有11家險企的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下降幅度超過九成。
與原保費收入以較高增速上漲形成對比的是,安邦人壽和安邦養老的萬能險業務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縮水,再次顯示出監管對于萬能險業務以及部分險企結構的影響。降幅排名前十位的公司依次為中法人壽、前海人壽、君康人壽、安邦人壽、和諧健康、北大方正人壽、幸福人壽、中華人壽、安邦養老和匯豐人壽。
但在萬能險業務收入普遍下滑的情況下,民生人壽的萬能險業務卻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勢頭,今年前8個月,民生人壽的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增長率高達3611.0%。中美聯泰、交銀康聯、陸家嘴國泰、工銀安盛、建信人壽、君龍人壽6家險企的萬能險業務同比增長速度也均超過90%。雖然以上幾家險企的萬能險業務增速較快,但萬能險保費規模并不是很大。而且,隨著“134號文”落地生效,中小險企再難以憑借萬能險業務實現激進擴張。
相比壽險業務的“有升有降”,財險業務在今年前8個月呈現整體增長態勢。今年前8個月,財險公司原保費收入6901.06元,同比增長14.44%,財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6388.11億元。
今年前8個月,人保財險原保費收入為2310.1億元,同比增長11.5%,繼續以較大優勢領跑。緊隨其后的平安財險今年前8個月原保費收入同比增長24%,有望憑借相對較快的增長速度進一步縮小兩者間的差距。
合眾財險、中路財險、陽光渝融、久隆財險、安心財險、前海聯合6家財險公司原保費收入實現成倍增長。其中,前海聯合今年前8個月實現原保費收入同比增長7809.2%。
4家互聯網保險公司也有不錯的表現。除上面提到的安心財險今年前8個月原保費收入同比增長969.6%外,泰康在線和易安財險前8個月原保費收入同比增幅分別為355.6%和781.2%。9月末,在香港成功上市的眾安保險今年前8個月原保費收入同比增長85.3%,增長速度在4家互聯網保險公司中居于末位,但眾安財險在前8個月實現原保費收入36.2億元,規模遠遠超過其他3家互聯網財險公司。
但同時,有13家財險公司原保費收入同比下滑。除永安財險、信達財險、都邦財險、渤海財險等4家中資財險公司外,其余9家原保費收入同比下降的財險企業均為外資險企。其中,勞合社的原保費收入由去年同期的916.14萬元縮減至595.96萬元,同比下降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