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緊保險監管制度的籬笆 保監齊發聲風險防控
- 發布時間 2017.09.18
- 來源
關鍵詞
日前,保險監管曾密集發言,防風險、強監管以及改革創新成為保險業共同的主題。
保監會副主席黃洪日前指出,保監會將全面強化保險監管,查突出問題,堵住治理漏洞,補齊監管短板,強調抓重點,堅持問題導向,抓重點公司,重點領域,減少存量風險,控制增量風險。
在保監會副主席梁濤看來,公司治理風險是當前保險業的突出矛盾,一些風險問題究其根源是公司治理存在缺陷甚至失效,需要通過深化改革加以解決。
險資風控似乎同時正在成為關注重點,黃洪指出,“保險資本監管千招萬招,管不住資本都是無用之招”。對此,保監會保險資金運用監管部主任任春生則表示,保險資金運用監管工作將繼續保持從嚴監管態勢,扎緊制度的籬笆,避免“牛欄關貓”,強化投資金融產品的穿透監管,嚴禁投資資金去向不清、基礎資產不清、風險狀況不清的產品,牢牢守住風險底線。
公司治理風險成當前保險業突出矛盾,監管定調2017年監管方向
在保監會副主席黃洪看來,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保險風險底線,把主要防控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重點是強機制、增強風險意識,健全風險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筑牢金融安全防線,把全局摸清,明晰權責,治理亂象,強化法治,形成一盤棋的風險防控格局。抓重點,堅持問題導向,抓重點公司,重點領域,減少存量風險,控制增量風險。
保監會副主席梁濤則具體提出,2017年公司治理監管工作堅持問題導向,抓住主要矛盾,完善制度機制,增強了公司治理有效性。
一是以摸清底數為目標,首次開展了公司治理評估。對全部中外資保險公司法人機構“全覆蓋”開展公司治理現場評估,摸清了全行業公司治理風險的現狀和底數。
二是以剛性約束為關鍵,著力加強了監管制度建設。印發《保險公司章程指引》,督促公司開展章程修訂工作。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保險公司開業驗收工作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加強保險公司關聯交易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從源頭上健全公司治理結構,明確了穿透監管、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
三是以公開透明為導向,豐富了公司治理監管工具。對社會關注、涉及公眾利益或可能引發重大風險的事項開展監管質詢。完善信息披露規則,對籌建保險公司、增資和股東變更實行預披露,加大公開通報力度。
四是以改革創新為主線,持續提升了監管服務和引導能力。穩妥推進市場準入,開展了首批相互保險社試點。鼓勵專業化經營,積極穩妥引導綜合經營,適度增加了再保險市場主體,完善了相互保險、互聯網保險、自保監管制度。
梁濤指出,要切實增強做好保險工作的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適應公司治理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
一是應對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要求對公司治理工作的挑戰。進一步嚴格股東資質審核,引入具有理性穩健理念的投資人,讓真正做保險的人來做保險。完善公司發展規劃制定和實施體系,健全戰略風險防控機制。
二是應對保險業風險防控對公司治理工作的挑戰。保險公司股東股權領域存在一些風險隱患,部分公司治理有效性“先天不足、后天失調”,關聯交易風險日益突出,管控失效風險不可忽視。
三是應對保險業改革對公司治理工作的挑戰。公司治理風險是當前保險業的突出矛盾,一些風險問題究其根源是公司治理存在缺陷甚至失效,需要通過深化改革加以解決。
加強險資監管成趨勢,扎緊制度的籬笆避免“牛欄關貓”
近年來,保險資金市場化的投資渠道穩步擴寬,監管方面出臺一系列政策,陸續放開未上市股權、不動產、信托等金融產品、優先股、創業投資基金、股權投資基金等大類資產類別和投資品種。保險資金配置結構已經發生了積極變化,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8月末,保險資金運用主要配置結構中,銀行存款占比13.6%;各類債券占比34.8%;股票占比7.4%;證券投資基金占比5.6%;長期股權投占比9.4%;基礎設施投資計劃占比8.5%;保險資產管理產品占比5%;信托等金融產品占比10%。
但與此同時,保險資金的監管也逐漸成為監管層的關注重點。黃洪指出,全面強化保險監管。厘清監管理念,明確監管定位,查突出問題,堵住治理漏洞,補齊監管短板。保險資本監管千招萬招,管不住資本都是無用之招,加強保險資本監管將是大的趨勢,強化監管問責,培育克盡職守,敢于監管,精于監管,嚴格問責的精神,形成有風險沒有及時發現就是失職,發現風險沒有及時提示和處置就是瀆職的嚴肅監管氛圍。
任春生表示,在金融市場,各類保險產品最為復雜,由于大部分保險產品要承擔賠付和保證給付的責任,這些剛兌責任就要求在財務上計提足額準備金和嚴格的償付能力監管以確保資本能夠吸收損失,這些特征也決定了保險資金運用和保險資產負債管理要滿足更多維度的要求。保險行業在長期的各類保險資金投資管理過程中,逐步積累形成了自身獨特的核心競爭力。
但與此同時,過去一個時期,金融領域存在一些盲目擴張、舍本逐末、脫實向虛甚至是自娛自樂的問題,這些現象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任春生坦言,一方面是存在實體經濟不振,資金進入實體經濟渠道不暢,也由此產生層層嵌套、資金鏈長、期限錯配、亂加杠桿、基礎資產不清等諸多問題,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歸結為金融企業逐利、套利所致,逐利是資本與生俱來的本性,是無法改變的,金融監管部門更多是要從規則設計中反思制度約束和導向上的短板。
對于強化保險資本監管的方面,任春生指出要從三個方面加強和改進險資運用的監管,一是在準入階段,推行差異化準入。但規則的評價和篩選并不能保證疏而不漏,而且市場發展和能力都是會相對變化的,作為經營管理風險的金融企業,不確定因素很多,風險是確定的,也不能保證進入者都有足夠的能力并且干正確的事。
二就是要有進入后對經營行為的約束和對風險的有效防控措施。讓壞人無法下手或下手不那么容易,是技術含量很高的活。任春生進一步指出,金融機構破壞規則的行為發生同樣是不可避免的,那么第三就是要加強對違規的執法和懲戒力度,比如隨地吐痰就鞭刑,酒駕就關監獄,搶銀行就槍斃。此外,對于可能發生的風險,要完善風險吸收、救助和對消費者的補償機制。
任春生進一步透露,保險資金運用監管工作將繼續保持從嚴監管態勢,扎緊制度的籬笆,避免“牛欄關貓”,強化投資金融產品的穿透監管,嚴禁投資資金去向不清、基礎資產不清、風險狀況不清的產品,牢牢守住風險底線。
因改革而生也必將因改革而強,保監共議金融改革
當前,國際形勢正在發生深刻復雜的變化,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國際體系深刻調整,國際治理深刻變革,全球經濟社會和金融格局正在發生近代以來最具革命性的變化。
談及國際形勢的變化,黃洪指出全球經濟發展“西強東弱”的格局正在深刻變革,中國地位顯著上升;歐美壟斷全球金融治理的格局正在深刻變革,中國道路逐漸形成;全球信息革命,美國獨大的格局正在深刻變革,中國模式后發趕超。
目前來看,中國的人均GDP約合8100美元,僅相當于全球平均水平的80%,如是背景下,黃洪指出,金融業要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堅持質量優先、效率至上,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在支持精準扶貧、增加居民財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黃洪指出,保險業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新,也必將因改革而強,重點將從市場化、專業化、信息化以及四個方面著手推進改革
一是市場化,發揮好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強化監管的作用,實現保險資源的優化配置,核心是繼續推進保險定價機制改革,健全市場化的匯率形成機制。
二是專業化,回歸本源,圍繞人民群眾和實體經濟多樣化的需求,完善保險市場、機構、產品體系。
三是信息化,廣泛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基因檢測等信息科技,改革創新保險產品管理和服務。
四是國際化。應用國內外兩種資源,積極穩妥推進保險業的雙向開放。
在新的經濟形勢下,保險資金亦可有所作為。任春生表示,在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可以利用保險資金特點,在債轉股、PPP、“中國制造2025”等領域大有作為。積極把握“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協同發展、自貿區建設中的機遇。積極引導保險資金運用到國家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在更好服務國家戰略和實體經濟發展中,優化資產配置,順勢而為,合理分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在繼續深化保險資金運用改革方面,任春生進一步指出,一方面,用改革創新的辦法疏通渠道,提高投資效率,減少投資鏈條,降低資金成本,引導更多保險資金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重大改革舉措、重大建設工程以及“一帶一路”、“走出去”戰略等。在保險資金運用的監管創新上,要以能否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主業,能否更好地把控風險,能否降低實體經濟成本又提高保險資金使用效率為標準和條件來考量。凡是嚴重脫離實體經濟需要,過度追求短期利益和放大風險、逃避監管的創新,都要嚴加限制和禁止。
另一方面,進一步豐富風險管理的工具箱,積極推進保險資金運用更多金融衍生產品,來對沖和管理投資過程中可能面臨的經濟周期波動、利率波動以及相關市場波動風險。
在公司治理監管改革方面,梁濤強調,要以建立完善“三維度”監管體系為重點,深入推進公司治理監管改革。
第一維度是治理架構,核心原則包括股權和股東會、董事和董事會、高管人員和關鍵崗位、監事和監事會,國有保險公司黨組織。要以真實、合法、自有為重點,加強股東股權監管,堅持穿透股權、穿透投資,規范股權質押行為。以“責任到人”為導向,加強制度建設,強化“董監高”市場約束,建立履職監督評價體系。
第二維度是治理機制,包括授權體系和決策機制,激勵約束機制,風險管理、內控和合規管理機制,關聯交易審查機制,內審和問責機制。要完善風險源頭防范機制,嚴格章程制定和修改審批,增強監管檢查的專業性、穿透性,改進公司治理監管評價規則,加強公司治理量化評級和分類監管,強化關聯交易監管,隨機選擇、穿透抽查關聯交易。
第三維度是透明度和報告體系,包括信息披露和質詢制度。要加大公開質詢力度,完善信息披露機制,加大信息披露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