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免费精品-色先峰-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小说-性视频网址|www.xinyiht168.com

?
 

新聞資訊

內外環境雙改善 保險業迎健康高景氣周期

4月24日以來,上證指數、滬深300指數、中小板指數分別上漲2.44%、7.98%、4.06%,而創業板指數下跌8.3%,同期保險板塊卻大漲29.4%,遠超市場表現。部分投資者將保險股的雄起,歸因于近期政策紅利的集中釋放。

來自記者的一線行業跟蹤調研顯示,自本月初個人稅延養老險試點時間表明確后,各大券商紛紛就保險股價值召開投資者電話會議,提出前往上市保險公司調研的機構投資者亦絡繹不絕。

但不容忽視的是,其實除個人稅延養老險等外部政策催化劑之外,保險行業內部環境無形中也在發生改變,這種改變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保險公司利潤及競爭力的持續提升。在“政策支持+從嚴監管”的背景下,保費規模及利潤結構雙雙改善,保險業正邁入健康良性的高景氣周期。

保費規模迎來“新藍海”

今年以來,控風險、強監管是保險業的監管主基調。尤其是易于拉升保費規模的中短存續期人身險產品突遭規范后,整個人身險行業一度也曾彌漫著“保費規模將因此大幅下滑”的悲觀預期。

然而,記者在近期采訪多位大型壽險公司高管時卻發現,讓這些業內資深大佬也大跌眼鏡的是,原來不被看好的中長期人身險產品的銷售卻異常旺盛,A股上市的四大保險公司上半年保費收入更是繼續高歌猛進。

“從規模空間來看,我國保險行業應仍屬藍海。”安信證券研究中心副總經理、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趙湘懷認為,我國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均為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而根據“新國十條”,到2020年我國保險深度、保險密度要分別達到5%、人均3500元。據此測算,如果要達到這個目標,2017年至2020年間,壽險行業保費年均增速將在15%左右。

尤其是在老齡化加速過程中,理論上國內保險需求將長期保持旺盛。另一方面,為盡快推動商業保險分擔社會、政府和企業的養老及醫療壓力,政府部門不斷釋放實質性政策紅利,借助稅優杠桿,預計保險業將持續迎來百億乃至千億級保費增量的歷史性機遇。

從目前政策的支持導向和保險公司業務結構的轉型重點來看,未來保費規模的“新藍海”,將主要來自養老險和健康險。未來隨著我國中產家庭數量呈現幾何式爆發,以養老、健康醫療為主的保障型保險需求將迎來長期可持續趨勢,保險消費將逐漸被中產家庭視為最重要的金融消費和居民消費。

利潤從“虛胖”到健康

支撐“保險業邁入健康高景氣周期”論點的另一個重要邏輯是,保險行業的利潤增長方式正由外延式向內生性轉化。換言之,就是從“虛胖”走向健康。

過去幾年,國內保險業的保費高增長,主要是靠中短存續期險種等理財型保險產品拉動的。這些產品背后隱藏著“三高”風險——高退保率、高準備金、高資本占用——難掩保險業“表面繁榮、實則虛胖”的真相。這些“三高”產品暴露出保費收入不穩定、資金運用壓力大、業務成本高、產品利潤稀薄、新業務價值低等短板,不僅“吞噬”掉保險公司大量資本金,更令整個保險業行駛在融資的高速公路上。

如今,長期穩健的風險管理和保障將是未來保險業發展的主旋律。在目前中產人群消費需求向健康、養老、醫療等領域升級的大背景下,長期保障型保險業務必定會呈現持續高增長態勢。

更關鍵的是,長期保障型保險業務具有運作期限長、運作成本低、運作利潤更高等優勢,將顯著改善保險公司的利潤結構,使之產生大量的利潤新增長點——死差益。這說明承保利潤對保險公司價值的貢獻正不斷加強,而非過去以來一味地依賴投資收益(利差益),這有助于保險公司的利潤結構更健康、利潤增長更穩定。

“隨著2016年以來投資收益率回落、保險產品回歸保障、消費屬性加強,投資收益貢獻程度正持續下滑,而承保利潤正在成為保險公司更重要的價值驅動力。”業內人士認為,在未來數年內,死差益將取代利差益,成為推動壽險公司價值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在此趨勢性機會面前和嚴監管環境下,市場份額、市場競爭力、治理規范等方面更突出的上市保險公司受益可能更明顯。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