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免费精品-色先峰-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小说-性视频网址|www.xinyiht168.com

?
 

新聞資訊

上半年8家險企開業 14家批籌公司“候場”

7月4日,保監會對招商局仁和人壽的開業批復再次讓保險牌照受到關注。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今年上半年,有8家險企獲批開業,有21家險企發布了預設立公告,但僅有6家獲得保監會批籌。

引人注意的,目前仍有14家險企等待開業,除今年獲批籌建的6家險企之外,市場還要“消化”去年獲批籌建的8家險企。

值得一提的是, 2017年以來,上市公司設立保險公司的熱情劇減。截至6月末,僅14家上市公司發公告稱將設立12家保險公司,而去年同期有34家公司稱將設立19家保險公司。

8家險企開業 大批險企仍在排隊

今年上半年,各類資本持續“入場”保險業。

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截至6月30日,共有8家保險公司獲批開業,有6家保險公司獲批籌建,有21家險企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了預設立公告。

開業的8家險企為:招商局仁和人壽、匯友建工相互保險社、愛心人壽、華貴人壽、人保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眾惠財產相互保險社、中遠海運財險、復星聯合健康保險。

獲批籌建的6家險企為:人民養老、融盛財險、國寶人壽、國富人壽、海保人壽、北京人壽。

在批籌一批險企的同時,上半年保監會也駁回了4家險企的籌建申請,分別為福康人壽、中阿人壽、福泰財險、正佳人壽。

以中阿人壽為例,保監會表示,該公司提交的申請材料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可行性研究缺乏可操作性,戰略發展規劃不清晰,相關主業不突出,機構規劃不符合實際,沒有論證形成差異化經營理念和系統可行的商業模式。二是主要發起人寧夏伊品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財務狀況不佳,不符合“具有持續出資能力,最近三個會計年度連續盈利”的要求。三是設立申請材料的合規性存在較大問題。企業名稱預核準通知書列明的投資人與申報的發起人不符,業務范圍和經營區域不符合有關規定。

雖然未到年底,但從上半年來看,今年保監會對保險牌照的審批趨于嚴格。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顯示,2011年有13家險企獲批籌,2012年7家,2013年6家,2014年16家,2015年14家,2016年高達23家,而今年前半年僅有6家。

與獲批籌建數量形成對比的是,仍有大批險企等待入場。有數據顯示,有200多家企業在排隊申請保險牌照,這個數量幾乎和目前市場上保險公司的總量相當。

監管加強開業驗收 14家險企等待開業

為規范保險公司籌建行為,嚴格開業驗收標準,從源頭上健全公司治理結構,有效防范經營風險,保監會近期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保險公司開業驗收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通知除了對打算進入保險業的各機構有長遠有影響之外,還直接影響到當下已經獲得批籌,但還未開業的14家保險公司。

這14家險企包括百年資產、三峽人壽、永誠資產、太平科技、匯邦人壽、黃海財險、廣東粵電、瑞華人壽、北京人壽、人民養老、海寶人壽、國富人壽、國保人壽、融盛財險。

《通知》除了加強對對籌建規劃落實的審查與公司章程有效性的審查之外,尤其加強了股東資質核查及入股資金來源審查。

在股東資質核查方面,《通知》表示,在籌建期間,股東如發生財務狀況惡化、實際控制人變更、關聯關系變化等影響股東資質的情形,應當在上述情形發生后十個工作日內書面通知籌備組,籌備組在收到通知后十個工作日內向保監會書面報告。保監會將對相關股東資質進行穿透性核查,要求詳細說明股東資質變化的情況及原因,并根據需要進行上溯審查,采取相應監管措施。

在入股資金來源審查方面,《通知》要求,股東出資資金應來源真實、合法,符合監管規定要求。在開業申請材料中,股東需提供入股資金的具體來源說明及出資前(包括出資當月)銀行賬戶對賬單等相關證明材料,并說明截至出資前的長期股權投資情況。資金來源存在疑點的,保監會將進行追溯審查,要求補充說明每一級資金來源方的基本情況和財務狀況,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

同時,《通知》要求,籌建期間股東不得轉讓或變相轉讓所持有的保險公司股權。如違反此項規定,保監會將責令限期整改或不予批準開業,并將相關股東和當事人列入準入負面清單,限制其在保險業的投資活動。

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通知》還提到了強化長效監管。“保險公司開業后的前兩年,保監會將對其發展規劃、產品策略、投資決策和公司治理等方面的落實情況進行跟蹤評估。評估結果不達標,將不予批準保險公司新設分支機構。”

上市公司分羹保險降溫  上半年僅14家欲涉保險

與保監會今年批籌險企數量與監管政策對應的是,上市公司爭相發公告參與設立保險公司的火爆局面已經不再,上市公司涉足保險的熱情降溫。

數據顯示,上半年,發布公告稱擬參與設立保險公司的上市公司數量為14家,同比減少59%,擬設保險公司11家,包括5家壽險公司、3家健康險公司、2家財險公司和1家保證保險公司。

而去年同一時期,共34家上市公司發布公告,擬參與投資設立19家保險公司。2016年全年,共有73家上市公司發布公告稱擬參與投資設立42家保險公司。

事實上,近年來,各路社會資本看好保險牌照,并希望獲得展業資格。2014年8月,保險“新國十條”發布之后,包括上市公司在內的資本已經逐步掀起了一波“圍獵”保險牌照的高潮。

但在業內人士看來,資本沖著保險牌照的目的,無非是看好大量的保險資金與保險業的快速發展。,尤其是,投資端放開后,2013年-2016年保險業投資收益率分別達到5.04%、6.3%、7.56%、5.66%。資本市場競相追逐保險業,甚至是上市公司一紙設立保險公司的公告,就可以讓股價漲停。

但如今保監會明確“保險姓保”,已經在排隊等牌照的股東,有些已經萌生退意,有些已經宣布退出。例如,匯邦人壽(籌)股東世茂股份,在今年1月分發公告稱,因各方意見未達成一致,決定終止設立計劃。

同樣,美盈森4月14日晚公告表示,公司擬使用自有資金出資不超過1.5億元意向參與發起設立長青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但籌備過程中,公司與長青保險公司籌備組就有關事項的認識存在不同意見,經雙方協商,決定公司終止參與發起設立長青保險公司。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