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免费精品-色先峰-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小说-性视频网址|www.xinyiht168.com

?
 

新聞資訊

健康險變局:險企結盟醫院、健康管理機構尋求突破

醫療數據的壁壘阻礙健康險產品的研發和定價,導致商業健康險的產品形態比較單一,基本是各種疾病一起覆蓋的大病重疾險。

一片藍海卻“賣不動、賺不到”,是中國商業健康險市場的現狀。

6月10日,平安健康、中國人保、廣東省人民醫院、深圳市新元素大健康管理集團等10家機構共同發起籌備“南方國際高端醫療與商業保險服務聯盟”(以下簡稱聯盟)。聯盟將設計新型醫療服務方式和內容、新型健康保險,提供一體化的健康防、控、診療服務以及相應保障。

平安健康廣東南區醫療服務中心總經理呂瑞和坦言:“我們公司成立了12年,一直沒有盈利,這是高端醫療健康險的現狀,環境很艱難。我們今年的目標是扭虧,也在做戰略轉型,中端醫療和基礎醫療也要做?!?/span>

自去年專業健康險公司牌照申請開放,國內共計50多家企業向保監會遞交申請牌照。今年7月1日起,商業健康險個人所得稅試點政策將推廣到全國,也將進一步激活健康險市場。

但專業健康險企業大都處于虧損狀態,平安、安邦、人保等在這一領域都未能實現盈利。險企如何更好地與醫療服務方合作、獲得更多的醫療信息和數據,從而打破健康險產品同質化、實現成本控制,成為擺在諸多企業面前的難題。

結盟轉型

據悉,聯盟由涵蓋醫療健康行業組織、醫療服務、商業保險、健康管理服務機構在內的10家企業共同發起倡議,并簽訂了《南方國際高端醫療與商業保險服務聯盟倡議書》。

11日,新元素大健康首席科學家張黔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健康險現在是被動地等用戶生病后,提供醫療服務以及相應費用的賠付保障,但我們更需要的是為用戶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健康管理,降低重病發生概率,減少賠付風險和金額,變被動為主動。”

根據艾瑞咨詢向記者提供的《2017年中國商業健康險行業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2015年開展健康險業務的企業共有128家,其市場格局呈現倒三角模式,頭部企業為國壽股份、平安人壽、和諧健康3家,單家保費收入超過300億元。

但專業健康險公司普遍虧損。2015年5家專業健康險企業投資收益和保費收入分別產生54億元和466億元收入,健康險業務收入占比88%。剔除投資業務收入后,2015年健康險業務虧損10%,其中成本包括退保金、賠付支出、手續費及傭金、業務及管理費。5家專業健康險的賠付支出占比達82.6%。

“虧損是一定的。”張黔進一步表示:“不管是高端醫療、中端醫療還是群眾的普世醫療,要做到全過程的管控,從疾病的防和控兩個維度來解決問題?!?/span>

平安健康廣東分公司總經理林宏宇11日向記者表示:“高端人群除了醫療方面需求之外,健康管理的需求尤其重要。但我們以往更關注醫療方面的需求,綠色通道、異地就醫、專家會診等,這種傳統的模式難以滿足高端醫療、高端人群的需求?!?/span>

資料顯示,平安健康中國平安(601318,股吧)集團旗下的專業健康險公司,其目標客戶以中高端人群為主。2015年,其高端產品線保費收入占總收入的92%以上,主要來自平安智勝全球團體醫療保險、全球團體醫療保險、 尊優人生全球醫療保險等。

為了扭轉虧損的現狀,平安健康一直在籌謀轉型。

林宏宇直言,轉型就是加碼健康管理。中國平安的思路是,以健康險作為付費方,擔任主體,互聯網醫療平臺平安好醫生從事線上問診,萬家醫療布局線下診所,最后跟醫保對接,中國平安提供數據管理。

與此同時,布局中端、基礎醫療市場。據了解,平安健康的產品一般可分為重大疾病的一次性補償和補充醫療保險。相比之下,一般保險價格在兩萬左右,高端醫療不受醫保的限制,病房VIP可以擴大到海外就醫,保額從一百萬至兩千萬不等。

“轉型之后我們產品的結構已經覆蓋高端、中端和基礎醫療。有一些針對醫生本身健康的保值產品,幾百塊錢可以保三百萬的額度,現在賣得很火?!眳稳鸷驼f。

市場大,挑戰多

企業謀劃轉型的背后,是健康險市場爆發在即,但健康險與醫療的“磨合”遠遠不夠。

健康險儼然成為保監會鼓勵發展的險種之一。保監會在5月23日下發的《中國保監會關于規范人身保險公司產品開發設計行為的通知》中明確提出,保監會支持并鼓勵保險公司大力發展健康保險產品。

另外,2016年專業健康險公司牌照申請開放。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保監會聯合發布財稅〔2017〕39號文,規定自2017年7月1日起,將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試點政策推廣到全國范圍實施。

該試點政策規定,對個人購買符合規定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的支出,允許在當年(月)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予以稅前扣除,扣除限額為2400元/年(200元/月)。

11日,廣東省醫院協會會長黃力指出,健康險目前最常見的功能就是支付和理財,但在新的市場形勢下,應該搭建鏈接、管理、繼續教育與創新平臺。

“鏈接病人和醫生,最恰當的疾病找最恰當的醫生,最擅長的醫生鏈接到他最擅長的疾病上,同時對保險客戶做終生的健康管理?!秉S力認為:“大病商業保險是容易虧本的,所有的商業保險都希望治好疾病,保小病不要大病,商業模式上需要不斷地灌輸教育、創新?!?/span>

從產品來看,健康險產品同質化嚴重,差異大多體現在疾病種類和保額上。

《報告》指出,2016年,健康險產品種類增多,其原因是更低成本的線上渠道為企業帶來了新的銷量。產品的細分和創新主要體現在:企業針對細分領域(如單病種或特定人群等)設計產品;企業針對特定場景研發產品,如運動和慢病管理場景。

“目前商業健康險的產品形態比較單一,基本是各種疾病一起覆蓋的大病重疾險。投保人群基本要求是健康體,因為健康險的疾病風險不能有效管控,造成賠付成本過高,保險公司不敢進行大量帶病人群健康保險產品的設計?!睆埱f道。

醫療數據的壁壘也阻礙了健康險產品的研發和定價?!秷蟾妗愤M一步指出,現階段,我國健康險費率制定依賴行業出臺的疾病發病率,然而我國的發病率維度粗糙,為精算師提供的依據有限。

另外,從數據的獲取途徑來看,數據供應方主要有四類,公立醫院、民營醫院、互聯網醫療健康類企業、制藥器械類企業。其中公立醫院是核心數據掌控者,但分享數據的意愿并不強烈,同時,健康險企業相對弱勢,造成其在數據信息方面的議價能力較弱,獲取有效數據較難。

11日,廣東省人民醫院協和高級醫療中心主任陳煉接受記者采訪時直言:“目前市場準入門檻都是醫院自己設的,醫院更多是從客戶的拓展、市場著想,有沒有客源、客源是否有醫院可提供的服務需求。高端醫療只是大醫院的補充,基本上是保險公司上門尋求合作,看不到公立醫院主動走出去找保險公司的?!?/span>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