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參與北京重大項目規模過千億
- 發布時間 2017.03.15
- 來源
關鍵詞
在拓寬保險資金支持實體經濟渠道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后,北京地區保險資金開始主動對接。近日,北京市發改委和北京市金融局在聯合召開的2017年北京市重點項目融資對接會上稱,今年北京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計劃完成約8950億元,同比增長6%左右。未來,將聚焦京津冀協同發展、“高精尖”產業、生態環境提升、基礎設施、民生改善五大領域,集中推動230項市政府重點工程,全力支持政府重點工程。北京保監局相關負責人表態,從投資項目來看符合險資投資方向。
數據顯示,2016年北京市金融業GDP占比17.1%,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23.8%,在地方財政收入占比18.1%,已成為轉方式、調結構,提高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支撐。金融機構在對接重大項目資金需求、對接北京重點改革舉措、對接新經濟發展、對接國有企業改革等多個方面潛力巨大。
據了解,今年需要金融機構支持的融資項目有京津冀協同發展項目62個、“高精尖產業項目31個”、生態環境提升項目50個、基礎設施項目61個、民生改善項目26個,具體包括廣渠路東延、通州區再生能源發電廠、地球系統數值模擬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項目。
“希望金融部門能夠重視新經濟的發展,針對新業態、新產業、新商業模式出臺一些有針對性的融資政策,比如在信用保險保單質押、知識產權質押、股權質押等方面步子邁得大一些,為北京的新經濟發展輸送血液。”據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全市經濟整體穩中有進的背景下,以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為代表的新經濟發展迅速,占全市經濟的比重超過三成,高科技企業、創業企業成為新經濟發展的主力軍。這些新經濟很多都是輕資產,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的比重較高,同時這些企業大多是中小企業,很難滿足金融機構現有的貸款融資政策。
近年來,保監會正在探索險資如何支持實體經濟,目前已有保險機構投資PPP。“從歷史情況來看,保險資金對北京實體經濟有濃厚興趣。截至2016年底,保險資金通過債券等投資方式參與北京市重點項目建設規模達到1265.2億元。其中,基礎設施236億元,不動產1029億元,在全國的占比為9.4%。據不完全統計,保險資金2016年險資以債券投資形式,參與北京市重點項目建設規模是236億元,占230項北京市重點工程項目投資額的10%。”據北京保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從投資項目來看,北京重點投資項目符合險資運用方向。目前全國有106家保險公司、23家資管公司,其中有66家法人機構在北京。當然,險資不受地域限制,即便總部不在北京也可以投向北京。
有業內人士認為,險資扶持實體經濟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保險作為整個金融系統的一部分,在金融支持實體經濟中,將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如不考慮保險投資等因素,單從傳統意義的角度來看,保險對于實體經濟來說主要起到“平滑”的作用,使得整個社會的福利和效用最大化,這也是保險最本質的作用,有利于整個社會進行中長期生產活動的規劃。另一方面,由于近年來保險行業實現了迅猛的發展,規模增長飛速,險資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力量,在扶持實體經濟中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