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負債端和資產端雙向承壓 成監管層重中之重
- 發布時間 2017.02.23
- 來源
關鍵詞
保險機構在負債端和資產端的風險排查成為近期監管層和各公司風控部門關心的重中之重;相應地,保險產品和資產配置調整也在進行,二者聯動的壓力逐步顯露。分析人士認為,2017年,險資投資承受著上述兩端業績的考驗,一方面,負債端成本、期限匹配的壓力浮出水面,另一方面,資產端再配置的挑戰不容忽視。
中債資信近日發布的研究報告認為,2017年,隨著監管政策對中短存續期產品的趨嚴,收益率下降一定程度上降低此類產品的吸引力,放大了行業需求的波動性。受宏觀經濟下行、利率不穩定等因素影響,部分險企實際利率表現可能超過保單設計時的預定利率,導致保險公司的實際成本超過預計成本。而險資投資收益率往往與下一年的保費增速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預計2017年保險行業的投資收益率將出現一定的下降,同時保費收入增速會低于2016年。
長江證券分析師蒲東君表示,險企主要負債工具是承保獲得責任準備金、銷售萬能險獲得保戶儲金、發債等,當前背景下,回歸準備金負債或成為趨勢。受偏低利率環境、居民消費升級以及保險公司價值導向追求等因素影響,新增保費將集中于長期期繳業務,而新單保費占總保費比重超過40%。新增保費久期在持續拉長,同時存量保費久期也較長,險資負債久期將持續提升。
據長江證券統計,保險存量資產中一年內到期資產占比在快速提升,從2013年至2016年,險企一年內到期資產占比從10%-15%提升至20%-30%;一年內到期資產主要集中于定存和固收類資產,規模占總資產比重約為4%-8%;定存類資產受利率市場化影響,收益率下行速度較快。從2014年至2016年,定存再配置壓力已開始顯現,定存占比從20%-30%下滑至10%-20%,當前一年期以內到期定存占定存總額的比重提升至40%-60%,配置壓力持續;2014年至2016年,債權類資產配置到期占比在快速增加,債券非標壓力開始顯現。險資再配置壓力較大。
中債資信研究報告認為,國內經濟目前仍將處于底部區且下行壓力仍存在,保險業增速將放緩,投資收益將有所下降,整體抗經濟周期能力仍較強。債券投資及銀行存款在保險投資資產中占比仍較高,此兩項收益下滑,保險行業盈利能力受到影響。2017年,預計保險行業盈利能力下降,保險行業將更加重視高收益低風險資產的投資和費用控制能力的加強。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較長時間,市場利率還將持續在低位徘徊,固定收益類資產投資收益率還將保持下降趨勢,而保費規模卻穩定持續增長,讓保險機構的資產端配置承受一定壓力,短期內“優質資產荒”問題仍十分突出。保險機構謀求的是長期穩定收益,現階段的資產配置選擇空間并不是很大,適當提高在資本市場中業績穩定的大藍籌股投資配置,對于保險資金而言是大勢所趨。從多元化配置角度看,保險資產管理行業在資本市場的投入也不會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