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旺盛 互聯網保險“疾風”起
- 發布時間 2017.02.23
- 來源
關鍵詞
隨著國內保費收入的快速增長,作為互聯網金融一部分的互聯網保險也在持續發展,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在保險業應用不斷深入。僅在2017年春節期間,多種互聯網保險就取得了明顯的業績增幅。分析人士認為,在互聯網金融規范化發展的大背景下,具有多場景拓展且需求旺盛的互聯網保險將領先收益。保險需求端持續改善、產品端創新層出不窮,互聯網保險自下而上的投資機會值得關注。
互聯網保險乘風而起
中國保監會2016年末披露的互聯網保險相關數據顯示,整體上,互聯網保險領域正在創新行業發展,新技術應用方興未艾。2016年,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在保險業應用不斷深入。從云計算應用看,全行業已有50余家機構與第三方社會化云平臺合作,有效降低運營成本、促進產品創新。從電子保單應用看,全行業有104家機構簽發了3.61億張電子保單,其中財產險公司46家,電子保單數量1.98億張;人身險公司58家,電子保單數量1.63億張。
從互聯網保險業務看,117家保險機構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實現簽單保費2347.97億元。其中財產險公司56家,實現簽單保費403.02億元;人身險公司61家,實現簽單保費1944.95億元。2016年新增互聯網保險保單61.65億件,占全部新增保單件數的64.59%。其中,退貨運費險簽單件數達44.89億件,同比增長39.92%;簽單保費22.36億元,同比增長24.97%。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2月中旬發布的《互聯網財險2017年春節市場發展研究報告》顯示,春節期間互聯網財險總保費收入2.26億元,同比增長75%。其中,財險行業的部分互聯網非車險產品,在2017年春節期間累計總保費收入2.26億元,總保額96036億元,總出單件數5985萬件;分別同比增長75%、48%和241%。
春節期間,互聯網保險非車險產品的消費主要集中在旅游類保險、交通類保險、消費類保險(取消類保險、退貨運費險、賬戶安全險)。其中,交通類保險增幅最大。2017年,中國公民境內外旅游同比增幅分別約為13.8%和7%,而采樣數據表明,互聯網財險境內和境外旅游險出單總量增幅為約10%和76%。
2017年春節期間以總保費測算,熱銷前三位的產品種類均為航空意外險、境外旅行險和航班延誤險。從旅行保險來看,境外旅行險保費收入4190萬元,同比增長約66%;境內旅行險保費收入803萬元,同比增長約136%。
另外,春節期間個人賬戶資金安全險和銀行卡安全險共計創造保費收入486.44萬元,保費收入增速高達36.70倍,保單數量增速高達4371.74倍。專家表示,針對免稅商品攜帶或托運、交易安全保障風險等等,財產保險,尤其是借助OTA場景銷售的互聯網財險將大有可為。
需求催動產品拓展
中泰證券分析師程嬌翼認為,在互聯網金融規范化發展的大背景下,具有多場景拓展且需求旺盛的互聯網保險將領先收益。其中,多元化消費場景將引導運費險等消費類產品收入增長,而國內旅游業發展迅猛但救援體系發達程度不足、市場需求大且保費和保障都相對較低,將有效提升旅行及交通險種保險業績增厚。
程嬌翼表示,互聯網保險目前呈現保費收入增速快、與場景融合度高以及產品標準化等特點。2016年,互聯網保險發展趨勢良好,在互聯網金融行業規范化發展的背景下,多元化場景支持以及強大需求有望推動行業加速發展。保險需求端持續改善、產品端創新層出不窮,互聯網保險自下而上的投資機會值得關注。
業內人士認為,航空意外險、境外旅行險和航班延誤險等保險的市場需求正在明顯增長,而保險公司也正在尋求通過各種可行的互聯網渠道以合適的產品迎合潛在消費者的需求,碎片化、場景化仍然是產品推廣的重要手段。但也要注意的是,一些小保額滿足短期特定保險需求的碎片化產品并不能覆蓋全部風險保障需求,受到一定的場景限制。未來,保險公司通過開發更多的可在互聯網渠道推廣的產品,盡可能發揮更多方面風險保障功能,將成為互聯網保險的主流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