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銷保險套路深 別把陷阱當餡餅
- 發布時間 2017.01.13
- 來源
關鍵詞
“請問您有興趣投保一份人壽險嗎?”“您今年的車險買了么?我們公司正在做活動,保費更低、優惠更多……”歲末年初,不少長沙市民的手機又開始被保險銷售的電話“狂轟濫炸”。遇到這種情況,如果你沒有任何需求,可以馬上掛斷;如果確實有興趣,也請小心謹慎。因為這種不見面的銷售過程,陷阱可不少。近日,湖南省保監局對三家保險公司進行了處罰,原因都是在電話銷售過程中,存在欺騙投保人或被保險人、隱瞞保險合同重要內容、誘導投保人不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等行為。
套路一 嗯一聲就被買了保險
電話銷售保險過程中,推銷員一般語速很快,而保險產品又不同于一般的銀行理財產品,類別多、區別大、條款繁雜,一般市民看白紙黑字都難得弄清楚,何況是短短幾分鐘的口頭介紹。
天花亂墜的一通介紹后,銷售員一般會問“您覺得這款保險產品怎么樣?”“可以幫您辦理嗎?”如果這時你已經被繞暈了,糊里糊涂下意識地“嗯”上一聲,電話那頭很可能就會說:“感謝您的支持,保險已辦理,合同文本……”
業內人士提醒,在接到電話后,如果沒有購買意向,不要隨意答應,而是要明確拒絕。根據《電子簽名法》的相關規定,符合條件的電話錄音可以視為符合法律、法規要求的書面形式,可以作為訂立合同的一種方式,因此一定要明確表示是否有購買意向。
套路二 夸大收益誘騙投保
此前有網友爆料,自己接到保險銷售的電話,稱每年交1萬元保費,會有高過銀行利息的收益率,而且就算中途退保也沒有損失。“第一年過去了,1萬元保費的分紅只有25元,還比不上去銀行存定期。但我要求退保,保險公司卻還要扣除我1000多元的本金?!?/span>
記者了解到,理財型保險的預期收益率并不保險,以分紅險為例,紅利的計算基數并非保費,也就是說分紅率并不等同于收益率。比如保費為1萬元,保險公司拿去運作的資金可能只有幾千元,而且分紅時,保險公司也不是把當年所有收益都拿去分。
所以在電話溝通中,消費者要問清楚產品的保險責任、收益特點、費用扣除、退保損失等與切身利益相關的事項,特別是退保損失和繳費年限密切相關,一般來說,繳費年限越短退保損失越大。
套路三 幫你“省錢”打折投保
“價格優惠”是保險電銷過程中最常用的套路,特別是在車險之中。許多推銷員為了以低價吸引客戶,會按照不足額保險報價。所謂不足額保險,是保險金額低于保障價值的保險。
比如市民買了輛20萬元的新車,推銷員會按照18萬元甚至更低的金額來給你核算車輛的保險。在相同保險項下,核算費用時,18萬元的肯定保費便宜。但這一看似貼心的“幫你省錢”服務,等到真要理賠時,卻會讓你損失不小,因為保險公司肯定會按照18萬元的保額來理賠。
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電話車險理賠時會賠得很少,都需車主自己掏一部分錢的原因。所以在電話溝通中,不要被推銷員抓住“貪便宜”的心理,不然很容易掉入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