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變的保險中介行業 多家保險中介掛牌新三板
- 發布時間 2017.01.12
- 來源
關鍵詞
2016年的保險中介市場,面對很多變化。
2016年,保險中介行業監管更為嚴格。監管層陸續發文,對中介機構股東出資、注冊資本、職業責任、商業模式、公司治理等作出規定。鼓勵有真實出資能力的社會資本進入保險中介領域,提高了保險中介行業的準入成本,也增加了對持牌保險中介的考驗。原本處于“小、散、亂、差”的保險中介行業面臨更高標準要求,監管手段促進行業良性規范發展。
大型央企成立保險中介公司,各路資本瞄準保險中介領域,保險中介牌照大受追捧。
國內,保險中介機構陸續掛牌新三板,在資本市場展示行業力量。國外,中國保險經紀公司在國際舞臺展現自己。2016年10月17日,經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FCA)批準,上海環亞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在英投資設立的全資子公司上海環亞(英國)有限公司被正式授予英國保險經紀經營許可資質。
2016年,互聯網“去中介化”這一命題引發探討,傳統保險公司積極進行互聯網布局,保險中介應對挑戰,就如何運用互聯網、應用大數據,如何更高效更便捷地服務客戶,如何在細分領域獲取自身發展空間方面進行更多探索和思考。
2016年,保險從業人數增多,“獨立代理人”這一話題備受關注。傳統營銷體制在發生變化,“產銷分離”趨勢明顯。
《中國保險報》記者分別采訪來自保險代理、經紀、公估公司的8位管理層,分析2016年保險中介發展之“變”。
中介行業變局
對于如何看待2016年的保險中介市場,身處其中的人士有自己的看法。
盛世大聯實際控制人葉再長認為,這一年,總體上是保險中介行業發展較好的一年。
同昌保險董事長范吉智用一個“變”字總結了2016年的保險中介市場。他認為,中介這一年較大的變化體現在:監管越來越嚴;資本市場對保險中介的投資力度呈現上升趨勢;保險中介分化越來越激烈,整個中介市場規模變大,中介機構數量減少,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整個市場上呈現出優勝劣汰發展的趨勢。
“保險中介迎來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大童保險服務董事長兼總裁蔣銘表示,伴隨保險行業發展進入產銷分離與專業分工的關鍵時期、新型壽險公司的快速發展、監管機構簡政放權將新設分支機構由保監局審批改為報備、獨立代理人制度的正式提出,專業保險中介機構得以快速發展。
蔣銘稱,具體可以從代理銷售壽險、財險兩方面來看。過去一年,壽險中介公司新單保費增長速度在200%以上,遠高于行業平均增長速度。保險公司巨頭也開始加入壽險專業化銷售領域。中介市場財產險類業務2016年呈現出五方面特點:一是由車險單一化向非車多元化發展;二是財產險公司依托專業中介渠道,特別是擁有龐大壽險銷售隊伍的中介公司,帶動銷售業態日益明顯;三是客戶綜合保障計劃中,財產險需求規劃更加迫切;四是招投標保險業務增量持續上升;五是財產險業務呈現電子化趨勢。
新一站保險總經理國婷麗提到,2016年,很多保險中介達成共識,“產銷分離”成為市場上不可回避的發展路徑,主流的保險公司在進行轉型,更看好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消費者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保險產品、金融產品的認知度以及對自身風險的需求均在提升。來自于保險中介的挑戰更多是基于自身的挑戰,這包括專業能力、經營能力等。
昆侖保險經紀總經理張國臣表示,2016年,保險中介牌照大受追捧。數量增加的背后,也需要質量的提升。作為規模較小的金融機構,保險中介行業急需專業化、精細化。
“保險中介市場的發展改革正處在十字路口。”華康金融控股集團副總裁兼華康保險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高英國認為,在我國保險中介的發展改革模式選擇上,尚未形成一個相對成熟的制度安排,缺乏系統全面的制度設計。對保險中介市場的發展路徑規劃和體制調整與完善,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必須要走的路。
多家保險中介掛牌新三板
自2014年12月31日第一家保險中介公司盛世大聯掛牌以來,在新三板掛牌的保險中介機構逐漸增多。據記者統計,截至2017年1月8日,已有19家保險中介機構在新三板掛牌,其中包含15家保險銷售代理公司、2家公估公司、2家經紀公司。
從這3年掛牌的情況看,2014年掛牌新三板中介機構僅1家。2015年為8家,分別是中衡股份、萬舜股份、盛世華誠、民太安、鼎宏保險、華凱保險、華成保險、同昌保險。2016年掛牌中介機構為9家,分別是眾信易誠、龍琨保險、潤華保險、富通股份、新一站、昌宏股份、恒榮匯彬、宜信博誠、正迅保險。
2017年1月3日,又有1家保險中介機構華誼保險掛牌。截至2016年12月30日新三板在審申請掛牌企業基本情況顯示,還有8家保險中介處于在審中。
根據新三板的分層規則,盛世大聯和中衡股份位于創新層,其他中介公司在基礎層。已掛牌保險中介從數量上分類,銷售代理公司數量明顯多于經紀和公估機構的數量,而這也與整個保險中介市場的格局相符合。掛牌之后的保險中介,從經營業績、公司治理、品牌宣傳效應、資本對接方面有了較為明顯的變化。
盛世大聯目前掛牌已兩年余,作為該公司的實際控制人,葉再長體會到掛牌后公司的變化,從公司治理方面而言,掛牌后公司的規范經營有了來自資本市場方面的監督;從新三板交易方面看,公司交易較為活躍,受到機構關注;體現在公司經營業績方面,公司的營業收入、凈利潤、代理保費規模有了較好的增長。
作為第二家掛牌新三板、也是第一家掛牌的公估公司,中衡股份董事長杜佐嶺一直以來都認為,保險中介尤其是保險公估公司,是作為較弱小的一個細分行業而存在,與資本對接的機會很少。但新三板是個好的平臺,通過掛牌新三板,可以解決品牌宣傳、人才引進、融資等對保險中介而言是短板的部分。
同昌保險是第一家掛牌新三板的保險經紀公司,董事長范吉智對記者表示,借助資本力量發展企業,是任何行業都不可回避的一個現象,這將有助于一部分保險中介公司脫穎而出,實現快速健康發展,但同時也應看到,進入資本市場面臨更嚴的監管和更大的壓力。從同昌保險掛牌后的變化看,對內而言,掛牌后最大的變化是,監管更為嚴格、管理成本提高、公司流程更為完善、經營行為更加規范。對外而言,成為公眾公司后,業務更好開展,資本市場關注明顯增多。
新一站保險是2016年掛牌的中介公司之一。在總經理國婷麗看來,新一站保險基于愿意接受資源置換,保險中介公司應對外進行表達、對內已進行全員持股激勵的前提下申請掛牌。進入資本市場有利于自身發展,而有價值的投資方也會關注到新三板掛牌中介公司。
民太安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楊文明認為,結合目前保險中介機構專業化、信息化的轉型發展需求,保險中介機構掛牌新三板有利于拓寬融資渠道,優化資本結構;有利于整合內外部資源,擴大橫縱向發展空間,培育新的競爭優勢;有利于進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提升綜合競爭力;有利于完善激勵機制,穩定和吸引優秀人才;有利于“培育一批具有專業特色和國際競爭力的龍頭型中介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