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銀行正申請保險牌照 構建全牌照經營體系
- 發布時間 2016.11.24
- 來源 經濟觀察網
關鍵詞
“興業銀行正在積極向主管機構申請保險牌照,將在不遠的將來擁有保險牌照。”興業銀行私人銀行部總經理薛瑞峰在回復經濟觀察網記者時表示,收購快但價格很貴,申請雖相對便宜,但較慢。
自我國商業銀行改制以來,綜合化經營呈現加速趨勢。2012年9月,由央行、銀監會、證監會及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布的《金融十二五規劃》稱,引導具備條件的金融機構在明確綜合經營戰略、有效防范風險的前提下,積極穩妥開展綜合經營試點,提高綜合金融服務能力與水平。
金融牌照,主要指的是有不同的監管和政府的職能部門頒發的金融許可,其中主要的有以下12個牌照:銀行、證券、保險、信托、基金、期貨、租賃、第三方支付、基金子公司、基金銷售公司、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
據優選金融集團總裁張虎成介紹,目前來看,最重要且有價值的7塊金融牌照:銀行、信托、證券、基金、保險、期貨和租賃,能獲取長期廉價資金的最好牌照——保險牌照。
“當前,中、農、工、建、交等國有銀行,以及華融、信達等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已各自擁有了證券、投行、保險、租賃、基金等公司,除這種以銀行、資產管理公司控股實現綜合化經營之外,政府正在推動中信集團和光大集團深化改革,辦成規范的金融控股公司。”宗良稱。
除了五大行擁有較為齊全的金融牌照,可以推進綜合化戰略外,股份制銀行中如浦發銀行、興業銀行也圍繞綜合化經營、集團化管理、多牌照經營三大方面推進,取得了積極的進展。實際上,通過并購、申請設立等方式,中國平安近年也幾乎完成了綜合化經營。
不完全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 年底,13家商業銀行獲準設立基金管理公司,11 家銀行獲準入股保險公司,31家銀行獲準設立或入股金融租賃公司,5家銀行獲準入股信托公司,10家銀行獲準設立消費金融公司,6家銀行入股汽車金融公司,商業銀行通過綜合化經營實現了協同效應。
興業銀行已是國內目前擁有最多金融牌照的商業銀行之一,擁有9大類業務牌照,4家直接控股(全資)子公司,6家間接控股子公司,5家投資參股公司,基本形成了以銀行為主體,涵蓋信托、金融租賃、基金、消費金融、期貨、資產管理、研究咨詢、興業數金等在內的綜合金融服務集團。
“從資產管理的角度上講,保險牌照是最有價值的。”張虎成認為,銀行資金成本固然很低,但只能作為短期資金,不能當作長期資金來使用,而且銀行的資金屬于標準的厭惡風險型,不能承受風險;信托是一個只能募集短期的高價資金渠道,券商更是限制條款太多。而唯獨保險,能夠作為獲取長期廉價資金的一個金融資源。
正因為此,在經濟低迷時期,保險公司的優勢更加凸顯,近年保險公司參股、控股銀行的案例頻頻發生。當前商業銀行業務發展受阻,銀行業正推動業務發展從“單兵作戰”向“集團軍作戰”轉變。從客戶需求來看,客戶的金融服務需求更趨多元化和綜合化。通過開展綜合化經營,商業銀行能夠為客戶提供“一站式”、“一攬子”金融服務的同時,真正解決客戶的痛點需求。
實際上,早在去年10月末,興業銀行副行長陳信健表示,計劃爭取證券、保險牌照,構建全牌照的綜合經營體系,并將考慮通過新設或者收購的方式,在香港等境外設立綜合金融服務機構或者證券投資、資產管理、私人銀行等專業金融服務機構。
“綜合經營會降低整體經營成本。由于金融各種業務之間存在著相關性,綜合化經營的金融機構能夠能以更低的成本獲得協同效應,更具有競爭力。”宗良稱,以巴塞爾協議III為核心的全球監管改革實際上進一步提高了銀行業準入的門檻,一些資本不足、實力有限的銀行將退出市場,而實力雄厚的銀行將通過再融資、并購等方式進一步加劇銀行業的壟斷格局,金融業特許權價值效應的追求也將使得綜合化經營模式將繼續發展下去。
據經濟觀察報不完全統計,A股上市銀行在綜合化經營方面已完成一定布局,城商行整體集團戰略推進步伐剛剛起步,如近期哈爾濱銀行已獲準籌建消費金融公司。